六气后论
清代:何梦瑶
有在天之六气,有在人之六气。上编所言,天之六气也。此篇所言,人身之六气也。《经》曰∶人身之气,以天地之疾风名之,是人身之气,可名之为风也。各脏腑皆有气,皆可名风,而属之肝者。以风为动物,肝主动也。《经》曰∶在天为风,在地为木,在人为肝。故古人于肝,或名之为木,或名之为风。凡医书中所言风证,作外感风寒看不合者,作肝气看则合,初学之士,不可不知也。若误作外邪治,妄行发散,则非矣。然内风亦有当发散者,以肝气郁抑于中,则与之升发,或服药后,温覆以取微汗,令之外发,或但服药令之内升,不用温覆取汗,酌之可也。外感之风多属寒,虽夏月得风亦凉,可见也。内生之风则多属热。何者?人身之气,有寒有热,气寒则微,气热则盛,盛则鼓荡飘忽而风生焉,所谓热极生风。又谓风从火断,汗之宜也。风既为热气所生,则其气必热。而亦有寒者,以火气暴盛者,元气被其冲激,煽而为风,风动而生凉也。验之焚燎,火起则风发,(风即虚空之气耳,不煽不动,火之冲激,与用扇 之无异也。)习习生凉可见。故丹溪谓∶寒气自下上冲为火。即此义也。火在天为热气、(《经》以属之春分后四气。)暑气,(《经》以属之小满后四气。)在地为五行之火,在人身为君相之火,已详水火论。湿,在天为湿气,在地为土,在人为脾胃,故古人言脾胃,往往以土名之,或以湿名之。然脾胃居中,兼该六气,六气皆能为之病,不独主湿恶湿也。燥,在天为清气,在地为金,在人为肺,故古人言肺,往往以金名之,以燥名之。而或主寒燥言,或主热燥言,则当细与辨别,庶不致错误。
寒,在天为寒气,在地为水,在人为肾,故古人言肾,往往以水名之,以寒名之。
《经》曰∶冬伤于寒。寒字即肾字之替身,非言时令之寒也。人身六气为病,有自生者,有与天之六气相感应而生者,故外感内伤,大端最宜分晰也。
何梦瑶
何梦瑶(1692~1764年),字报之,号西池,广东南海人,清代名医。初习儒,雍正八年(1730年)中进士,先后任义宁、阳朔、岑溪、思恩等县县令及辽阳州官。梦瑶幼时多病,故留心医药,并精于医。官思恩时,瘟疫流行,梦瑶广施方药,存活甚众。乾隆十五年(1750年),梦瑶辞官返回广东,先后在广州粤秀书院、越华书院主持院务,暇余继续钻研医学。其所著《医碥》一书,不但对五脏生克学说、阴阳水火理论、八纲辨证要点、治则治法等基本理论有独到的见解,而且在内科杂病的论述中力陈滥用温补之弊,对张仲景、刘河间、李东垣、朱丹溪诸家之医理叙述详明,并掺以个人见解。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由于久居两广,何氏对岭南多种温热病的证治匠心独运,诚为可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