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声
清代:何梦瑶
肝声呼。(怒则叫呼,或惊而呼也。)心声言(《洪范》言属火。)笑(狂笑为实热,微笑为虚热。)脾胃声歌,(轻颤如歌。)又为哕。(哕,干呕,详呕吐。)肺声哭,又为咳。肾声呻,又为欠,为嚏。(阳未静而阴引之,故欠。阳欲达而阴发之,故嚏。)声清朗如平日者吉。声浊鼻塞者,伤风也。
声如瓮中出者,(混浊不清之意。)必中湿也。攒眉呻吟者,痛也。暴哑者,风痰伏火,或怒喊哀号所致也。声哑如破而咳者,客寒裹热也。伤寒坏病,声哑,而唇口有疮者,狐惑也。声哑形羸者,劳瘵,肺有疮也。骤然声喑,咽痛如刺,而不肿不赤不发热,二便清利,阴寒也。骤然音喑,而喉颈亦肿胀闭,或发热便秘,龙火也。鼻息鼾睡者,风温也。诊时吁气者,郁结也。噫气,以手抚心者,中脘痛也。摇头言者,里痛也。少气不足以息者,气虚也。平人无寒热,而短气不足以息者,痰火也。言而微,终日乃复言者,正气夺也。语言謇涩者,风痰也。言骤及多言者,火也。言语善恶,不避亲疏,衣被不敛者,神明乱也。谵语者,邪气实也。
郑声者,正气虚也。
何梦瑶
何梦瑶(1692~1764年),字报之,号西池,广东南海人,清代名医。初习儒,雍正八年(1730年)中进士,先后任义宁、阳朔、岑溪、思恩等县县令及辽阳州官。梦瑶幼时多病,故留心医药,并精于医。官思恩时,瘟疫流行,梦瑶广施方药,存活甚众。乾隆十五年(1750年),梦瑶辞官返回广东,先后在广州粤秀书院、越华书院主持院务,暇余继续钻研医学。其所著《医碥》一书,不但对五脏生克学说、阴阳水火理论、八纲辨证要点、治则治法等基本理论有独到的见解,而且在内科杂病的论述中力陈滥用温补之弊,对张仲景、刘河间、李东垣、朱丹溪诸家之医理叙述详明,并掺以个人见解。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由于久居两广,何氏对岭南多种温热病的证治匠心独运,诚为可贵。
猜您喜欢
推荐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