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渴
清代:何梦瑶
黄 (六钱,半生半炙) 甘草(一钱,半生半炙)为末,白汤点服二钱,亦可煎服。
□
菟丝子(酒浸通软,乘湿研,焙干,别取末十两) 五味子(酒浸,别为末七两) 白茯苓 干莲肉(各三两) 上为末,别碾干山药末六两,将所浸酒余者,添酒煮糊,搜和所得,捣数千杵,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食前米饮下。
□
(制法详《丹溪心法附余》)
水银(一斤) 硫黄(四两) 上二味,用新铫内炒成砂子,入水,火鼎 炼为末,糯米糊丸,如麻子大,每服三丸,空心,枣汤、米饮、井花水、人参汤任下。量病轻重,增至五七丸。忌猪羊血、绿豆粉、冷滑之物。
□
黄连(去须) 粟米 栝蒌根 茯神(各四两) 知母 麦冬(去心,各二两) 上为细末,将大猪肚一个洗净,入药于内,以线缝口,置甑中炊极烂,取出药别研。以猪肚为膏,再入炼蜜搜和前药,杵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参汤下。(又方加人参、熟地、干葛。又方除知母、粟米,用小麦。)
□
忍冬草(不以多少,根茎花叶皆可用之,勿犯铁器,生者效速) 上以米曲酒于瓶内浸,以糠火煨一宿,取出晒干,入甘草少许,为末,即以所浸酒煮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至百丸,酒饮任下。
□
人参 干山药 莲肉(去心) 白扁豆(去皮,姜汁浸,炒,各一斤半) 白术(于潜者,二斤) 桔梗(炒令黄色) 砂仁 白茯苓(去皮) 薏苡仁 炙甘草(各一斤)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米汤调下,或加姜、枣煎服。或枣肉和药丸,如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用米汤送下。或炼蜜丸,如弹子大,汤化下。
□
(一方无栝蒌,有天冬、人参、乌梅。)
黄 (蜜炙) 茯苓(去皮木) 栝蒌根 麦门冬(去心) 生地黄 五味子 炙甘草(各一钱半)
水二钟,煎一钟,食远服。
□
人参 白术 黄 (蜜炙) 山药 白茯苓 粟米(微炒) 甘草(各等分) 上为细末,每服三钱,姜、枣煎服。如故,不思饮食,加扁豆一两,名八珍汤。
□
干葛(二两) 枳实(去白,麸炒) 栀子仁 豆豉(各一两) 甘草(炙,半两) 每服四钱,水煎,不拘时温服。
何梦瑶
何梦瑶(1692~1764年),字报之,号西池,广东南海人,清代名医。初习儒,雍正八年(1730年)中进士,先后任义宁、阳朔、岑溪、思恩等县县令及辽阳州官。梦瑶幼时多病,故留心医药,并精于医。官思恩时,瘟疫流行,梦瑶广施方药,存活甚众。乾隆十五年(1750年),梦瑶辞官返回广东,先后在广州粤秀书院、越华书院主持院务,暇余继续钻研医学。其所著《医碥》一书,不但对五脏生克学说、阴阳水火理论、八纲辨证要点、治则治法等基本理论有独到的见解,而且在内科杂病的论述中力陈滥用温补之弊,对张仲景、刘河间、李东垣、朱丹溪诸家之医理叙述详明,并掺以个人见解。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由于久居两广,何氏对岭南多种温热病的证治匠心独运,诚为可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