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轮八廓大略
清代:顾锡
五轮者,五脏精华之发现也。八廓者,脏腑部位之所在也。病发定在五轮,而病之浅深进退,必于八廓验之。
右目五轮图(图缺)
左目八廓图(图缺)
左目为阳,阳道顺行,故廓之经位法象,亦以顺行。
右目为阴,阴道逆行,故廓之经位法象,亦以逆行。
《灵枢》大惑论曰∶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精之窠为眼,骨之精为瞳子,筋之精为黑眼,血之精为络,其窠气之精为白眼。肌肉之精为约束,裹撷筋肉血气之精,而与目并为系。上属于脑,后出于项中。
右目八廓图(图缺)
目之五轮八廓,《内经》未着其名,故其言曰∶骨之精为瞳子。肾主骨,在色为黑,是即所谓黑睛之水轮也。筋之精为黑眼,肝主筋,在色为苍,是即青睛之风轮也。血之精为络,心主血,在色为赤,是即大小 之血轮也。其窠气之精为白眼。肺主气,在色为白,是即白睛之气轮也。肌肉之精为约束,脾主肌肉,在色为黄,是即上下胞之肉轮也。然则五轮本于五经,《内经》已言之,后人特命之名耳。又曰∶裹撷筋骨血气之精,而与脉并为系,是即八廓之先路也。五轮在外,有形可见,八廓在内,无迹可寻。故或言八廓,有名无位也。兹余俱录其文而分注之,知轮廓之说为有根柢云。(养吾氏识)
顾锡
顾锡,清代眼科医家。字养吾。浙江桐乡人。以治眼病见长。提出眼病大抵以肝肾为本,舍本而从标皆非正法。擅长以内治法治眼疾,忌用针刺、钩割及炮烙。用方多宗张景岳。著《银海指南》四卷(1807年)、《眼科大成》(1867年)。门人殳芬、张畹,继其业。
猜您喜欢
推荐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