疣 甲疽 代指 天蛇头 鹅掌风 红丝疮
明代:李梴
疣属肝胆小肠经,
多患于手背及指间,或如黄豆大,或如聚粟,或如熟椹,拔之则丝长三四寸许,又曰手背发。
风热怒火或亡精;
风热血燥筋缩者,八味逍遥散加黄连,或清肝益荣汤;怒火者,柴胡清肝汤;亡精肾枯筋缩者,肾气丸。
切忌寒凉系与灸,误犯出血必伤生。
误用寒凉降火之药,及螳螂蚀、蛛丝缠、芫花浆线系、着艾灸等法,轻者反剧,重者大溃,肿痛发热、出血而死。慎之。
甲疽恶代虽害事,不似鹅掌风难平。
甲疽,乃毒瓦斯攻于手足指, 肉裹上,指甲疼痛出血,疮中有虫。或因剔甲伤肌;或因甲长侵肌,遂成肿痛。俱用绿矾五两,置铁板上,以炭火封之,吹令火炽,其矾即溶,流出赤汁者是真。俟流汁尽,去火待冷,取为末,色似黄丹收之。先以盐汤洗拭,后用绿矾为君,入乳香少许敷之。重者用绿矾五钱,芦荟一钱半,麝香一字,为末,以绢袋盛药,纳所患指于袋中,线扎定,以瘥为度。代指,指头先肿, 热掣痛,然后于爪甲边结脓,甚者爪甲俱脱。先用芒硝煎汤淋洗,然后用乌梅核中仁为末,米醋调成膏,入指渍之自愈,或用猪脂和蚯蚓捣烂,敷之。天蛇头疮,生手指上或足,疮傍一块开口肿痛,用鸡母杨根 醋,浸一宿即消。或以雄黄入鸡子内,以患指浸其中一宿,次早更以蜈蚣烧烟,熏病指一二次即消。如痛甚流血不止者,用雄黄、蜈蚣、全蝎为末,擦在疮上,却以少油抹帛上扎之。鹅掌风癣,用猪前蹄爪,破开,入菊花、苍耳末,以线缚定, 烂食之。次日,用白鲜皮、皂角、雄黄各五分,铅制水银三分,为末,临夜用鹅脂、姜汁调搽。次早,以沙擦去,然后量体服去风之药。此癣,乃杨梅疮类,如多年不愈者,先用瓷锋磨刮,次以蓖麻子一两,枯矾二钱,为末,桐油调擦,火烘极热;再以枣肉三两,水银五钱,枯矾三钱,捣烂如泥,每日擦手千余下;次以肥皂、酒糟洗净,十次神效。更灸劳宫,或内关一穴断根。又方∶桐油调密陀僧末,搽掌;外用水龙骨,火烧烟熏之。治手足掌风及绵花癣。更以樟叶煎汤洗之。
红丝疮最害人速,或生于手或生足;发 初黄变紫青,丝迤入心毒入腹。
红丝疮,因喜怒不常,血气逆行,而生于手足间。有黄 ,其中忽紫黑色,即有一条红丝,迢迤血上而生,若至心腹,则使人昏乱不救。或有生两三条红丝者,急以针横截红丝所到之处刺之,令其出血,以膏药贴,或嚼萍草根敷之,立愈。
李梴
李梴字健斋,南丰(今江西南丰)人。生卒年已不可详考,大约生活于明代嘉靖至万历年间。自幼好学,负奇才,轻名利,青年时期因病习医,博览历代医籍,精究各家医论,行医于江西、福建等地,疗效颇著,声望极高。晚年有感于医籍浩繁,散漫无统,初学者苦无门径可寻,于是收集医书数十种,“论其要,括其词,发其隐而类编之,分注之”,而编成是书,并于万历三年(1575年)刊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