怔忡(惊悸、健忘同治)
清代:陈修园
都气丸(六味丸加五味子一两,方见上厥症
归脾汤 治心脾血虚,怔忡健忘,汗多食少,大便泄溏或利,不寐,吐血、下血,妇人经水不调等症。
人参 白术 炙黄 茯神 当归 酸枣仁(炒黑、研) 龙眼肉(各二钱) 炙草 木香 远志(各五分,去骨
水煎服。
小半夏加茯苓汤 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 桂枝加桂汤(俱见伤寒) 真武汤 奔豚汤
痿症
虎潜丸 治痿神方,及诸虚不足,腰腿疼痛,行步无力等症。
黄柏 知母 熟地(各三两) 龟板(四两,炙) 白芍 当归 牛膝(各一两) 虎胫骨(酥炙) 锁阳陈皮(各一两半) 干姜(五钱
研末,酒煮羯羊肉一斤,切片微火焙,研末和上诸药,燥蜜为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姜汤、盐汤、酒,随意送下。
遗精
封髓丹
黄柏(盐水炒) 炙甘草(七钱) 砂仁(一两
研末,炼蜜丸,如梧子大,每服三钱,淡盐汤送下。一本肉苁蓉五钱去甲,酒浸一宿,次日以水煎三、四沸送下。
此方用黄柏为君,以其味性苦寒,苦能坚肾,肾职得坚,则阴水不虞其泛溢,寒能清肃,秋令一至,则龙火不至于奋扬,水火交媾,精有不安其位者乎,佐以甘草,以甘草能缓急。泻诸火与肝火之内烦,且能使水土合为一家,以妙封藏之固。尤妙以砂仁为引导,《内经》云∶“肾火燥,急食辛以润之。”今用砂仁之辛,通三焦,达津液,能纳五脏六腑之精而归于肾,家之气纳,肾中之髓自藏矣。
温胆汤(骆氏《内经拾遗》云∶“癫狂之由,皆是胆涎沃心,故神不守舍,理宜温胆,亦治痫病。”)
半夏 茯苓 陈皮 炙草(各一钱) 竹茹(三钱) 枳实(八分
加姜枣水煎。(沈芊绿云∶“心藏神,肝藏魂,肾藏精。梦中所主之心,即心之神也,梦中所见之形,即肝之魂也,梦中所泄之精,即肾之精也。要之心为君,肝肾为相,未有君火动而相火不随之者。当先治其心火而后及其余,宜黄连清心饮、茯神汤加减。”
黄连清心饮
黄连 生地 甘草 当归 人参 茯神 枣仁 远志 莲子
水煎服。
茯神汤
茯神 远志 菖蒲 茯苓 黄连 生地 人参 当归 甘草 莲子 枣仁
水煎服。
文蛤津脐膏(《种福堂》) 治遗精。
文蛤(研细末
以女儿津贴脐上,立止。
思仙丹(《种福堂》) 治阴虚火动,梦遗精神方。
莲须(十两) 石莲肉(十两,去内青并外皮) 芡实(十两,去壳
上为末,再以金樱子三斤,去毛子,水淘净,入大锅内水煎,滤过再煎,加饴糖,和匀前药,丸如梧子大,每服七、八十丸。
桂枝龙骨牡蛎汤(方见《金匮》) 治男子失精,女人梦交。(孙男心典)按∶多梦者,神气外浮,龙为天地之神,故龙骨最能补神而治妄梦,合之牡蛎之咸寒,便能引火归原,以此汤主之。如阳遗而泄者,加莲子心一钱,生枣仁二钱,能补肾摄精,最为神妙。
温胆汤 即二陈汤加竹茹三钱,枳实八分。
二加龙骨汤(见虚痨) 四君子汤(加减详本论。
遗溺
补中益气汤(见疟疾
房劳伤寒
通脉四逆汤(见心腹痛) 黄连阿胶鸡子黄连(见中风
竹皮汤
鲜刮竹皮(二两六钱
上一味,以水二杯,煎一杯服。
素盛诸方
九制苍术散 治肥人多湿痰盛,久服成地仙(喻嘉言《寓意草》有论。
茅山苍术(十斤,米泔水浸一宿,去皮切片,以黑芝麻拌,九蒸九晒。
上为末,每服二、三钱枣汤下,一日两服。
防风通圣散(见中风) 二陈汤(见痰饮) 乾坤得一丸(即药肆所卖,未制大黄为丸。今新易此
素衰诸方
人参养荣汤 治气血两虚,生出诸病,不可名状,不论其症,不论其脉,但服此汤,诸症俱愈。
生白芍(一钱五分) 当归 人参 白术 炙黄 茯苓 炙草 肉桂 陈皮(各一钱) 远志(去骨) 五味子(各五分) 熟地(七分五厘
加生姜三片,枣三枚,水煎服。
归脾汤(见怔忡
还少丹(脾肾双补之方) 治虚弱百病,为时常调养之良剂也。
熟地 山茱肉 山药 茯苓 枸杞 肉苁蓉 杜仲 远志(去骨) 牛膝 枳实 巴戟天(去骨) 小茴香 五味子(各二两) 石菖蒲(一两) 大枣(二十枚
先以姜煮大枣,去皮核捣膏,炼蜜丸梧子大,每服三钱,淡盐汤送下,日二服。
六味丸 八味丸
十味补心汤(张心在新定丸散饮膏,随人所入
茯神(八两,专补心) 枣仁(炒黑) 当归(二味自肝补心) 龙眼肉(捣膏) 茯苓(二味自肝补心)
人参 麦冬(二味自肺补心) 熟地(虑其滞者以巴戟天代之) 远志(去骨,二味自肾补心,以上各四两) 香附(四制 ,三两,通行经络,以达五脏之气
炼蜜丸如桐子大,每服三钱,米汤下,日二服。
《经》曰∶“主明则下安”,以此养心则寿。所谓王者心也,主为一身之主,耳、目、口、鼻、四肢通体,无一不待其使令。心如海内之大君,四脏如四方之侯伯,干纲克振,而天下皆安,其大彰明较着者也。诸家亦讲补法,或专救四脏之一,不专补心,久服增气而成病,若能一于补心,则有利而无弊,遍阅方书,惟天王补心丹,以补心名,而用药驳杂,不如此方补一脏而五脏交补。方中专补心者,茯神一味,余药则因四脏以补,如四方诸侯,皆出所有以贡天子。以补心为补药之主,若病在他脏,则他脏之补药,已具方中,便可藉心脏之精气相助,不患其偏,总使心君操纵有权,四方上下安和,太平之象,可坐致也。尤妙在香附,通行十二经八脉,气分为之转输,不使滞于一处而偏胜,且能兼益六腑也。
陈修园
陈修园(1753~1823),名念祖,字良有,号慎修,福建长乐人。其子陈蔚追述家世时说:“家严少孤,家徒四壁,半事举子业,半事刀圭家”(《长沙方歌括·附识》)。19岁补诸生,兼从事医学,随祖父陈居廊习医,又曾师事泉州名医蔡茗庄。公元1792年中举,留寓京都。光禄寺卿伊云林患中风症,昏迷于床第,汤水难进,众医云不治,陈氏投以大剂,沉疴立起。于是名噪一时。公元1801年后,在直隶(今河北一带)任职,一度代理正定知府,政绩显著。公余则著书诊病、救治疫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