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跟疽
清代:吴谦
【方歌】足跟疽生脚挛根,状如兔咬紫红焮,阳跷积热溃难敛,初宜隔蒜艾灸勤。
【注】此证生足跟,俗名脚挛根,由脏腑积热,汗出涉水,远行伤筋而成。初肿红紫疼痛,溃破脓水淋沥,状如兔咬。经云兔啮状如赤豆,至骨急治,迟则害人。盖谓毒之深恶也,属足太阳膀胱经,穴名申脉,即阳跷脉发源之所,又系肾经所过之路。疮口久溃不合,阳跷脉气不能冲发,肾气由此漏泄,以致患者益虚。初起宜隔蒜片灸之,服仙方活命饮加肉桂、牛膝;溃后宜补中益气汤、人参养荣汤、桂附地黄丸随证滋补治之。余按痈疽溃疡门。《海藏》云:免囓久不收敛,用盐汤洗之,白术研末撒之,两日一易,谨戒一切劳碌即效。
方剂:隔蒜灸法(见首卷灸法)
仙方活命饮(见肿疡门)
补中益气汤、人参养荣汤(见溃疡门)
桂附地黄丸(见面部颊疡)
吴谦
吴谦(1689~1748年),字六吉,清朝安徽歙县人。宫廷御医,乾隆时为太医院院判。《医宗金鉴》是乾隆御制钦定的一部综合性医书,全书90卷,是我国综合性中医医书最完善简要的一种。
猜您喜欢
推荐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