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脏相胜
明代:王肯堂
肝病秋见(一作,日晡)肝胜肺也,肺怯不能胜肝,当补脾治肝,益脾者母能令子实也,补脾、益黄散,治肝、泻青丸主之。肺病春见(一作,早辰)肺胜肝也,肝怯故受病,当补肝肾治肺,补肝肾,地黄丸,治肺,泻白散主之。肝病见秋,木旺,肝胜肺也,宜补肺泻肝,轻者肝病退,重者唇白而死。肺病见春,金旺,肺胜肝也,当泻肺,轻者肺病退,重者目淡青、必发惊,更有赤者,当搐(海藏云∶为肝怯,故目淡青色也。)心病见冬,火旺,心胜肾也,当补肾治心,轻者心病退,重者下窜不语,肾怯虚也。肾病见夏,水胜火、肾胜心也,当泻肾,轻者肾病退,重者悸动当搐。脾病见四旁,皆仿此治之,顺者易治,逆者难治,脾怯当面目赤黄。五脏相反,随证治之。
〔娄〕右五脏相胜,病随时令,乃钱氏扩充《内经》脏气法时论之旨,实发前人所未发者也,假如肝病见于春及早晨,乃肝自病于本位也,今反见于秋及日晡肺之位,知肺虚极,肝往胜之,故当补脾肺、泻肝也,余仿此。〔洁〕肝胜肺,则肝病身热发搐,又见肺虚喘而气短,病见于申酉戌时是肝真强也,《内经》云∶受所制而不能制,谓之真强,法当补脾肺而泻肝,导赤散、泻黄散主之。
刘宗浓云∶此皆五脏相胜,病机不离五行生克制化之理者,盖小儿初生襁褓,未有七情六欲,只是形体脆弱,血气未定,脏腑精神未完,所以有脏气虚实胜乘之病,但世俗不审此理,往往遇是率指为外感内伤而用药,致枉死者多矣,悲夫!钱氏论时有脱略,幸而洁古补之。今特参附,诚无穷之惠也。
王肯堂
王肯堂(1549-1613)金坛(今江苏金坛)人,字宇泰,别号损庵,祖父王皋,父王樵,均进士。王皋任过知府,迁山东按察副使,王樵官至刑部侍郎,右都御使。1579年,王肯堂乡试中举;1589年,中进士,同年选为翰林检讨,备员史馆4年。1592年授检讨,因上书抗御倭寇事,被诬以“浮躁”降职,引疾归,1606年,又补为南京行人司副;1612年,转任福建参政。 他广泛收集历代医药文献,结合临床经验,以10年时间编著成《六科证治准绳》。这是一部集明以前医学大成的名著,书中对各种疾病的症候和治法叙述“博而不杂,详而又要”,为历来医家所推崇。还辑有《古今医统正脉全书》44种,著有《针灸准绳》、《医学正宗》、《念西笔尘》等,为祖国医药保存了许多有价值的资料。 王氏著有《证治准绳》44卷,《医论》4卷,《医辨》4卷,《胤产全书》1卷,《医镜》,辑有《古代医统正脉全书》,含书44种,由吴勉学校刊,王氏所著《郁冈斋至麈》(1602),为读书见闻扎记,有十之三、四为医学内容,并记述有他与利玛窦的交往,此外,还撰有《〈尚书〉要旨》、《〈论语〉义府》、《律例笺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