襁褓
明代:王肯堂
《千金》论云∶小儿,用父故絮着衣,女用母故衣,勿使新绵,切不可过浓,恐令儿壮热,生疮发痫,皆自此始。巢氏云∶儿始生,肌肤未成,不可暖衣,则令筋骨缓弱,宜时见风日,若都不见风日,则令肌肤脆软,便易伤损。婴儿若常藏在帏幕之内,重衣温暖,譬如阴地草木,不见风日,软脆不任风寒。婴儿皆当以故絮着衣,莫用新绵也。天气和暖无风之时,令母将抱日中嬉戏,数见风日,则令血凝气刚,肌肉硬密,堪耐风寒,不致疾病。婴儿又当习薄衣之法,当从秋习之,不可以春夏卒减其衣,则令儿中风寒。婴儿冬月但当着夹衣及衲衣之类,极寒即渐加以旧绵,人家多爱子,乃以绵衣过浓,适所以为害也。已婴儿又当消息无令汗出,汗出则致虚损,便受风寒,昼夜寤寐,皆当戒之。初生儿出月,必须人襁褓,襁褓之道,必须得宜,如春夏之月,乃万物生长之时,宜教令地卧,使之不逆生长之气,如秋冬之月,乃万物收藏之时,宜就温暖之处,使之不逆收藏之气,然后血凝气和,则百病无自而入矣。丹溪曰∶人生十六岁以前,血气俱盛,如日方升,如月将圆,惟阴常不足,养之之道,不可不谨。童子不衣裘帛,煎哲格言具在人耳,裳、下体之服,帛,温暖甚于布者也,裘皮服,温软甚于帛者也,盖下体主阴,得寒凉则阴易长,得温暖则阴暗消,是以下体不与绵绢夹浓温暖之服,恐妨阴气,实为确论。
王肯堂
王肯堂(1549-1613)金坛(今江苏金坛)人,字宇泰,别号损庵,祖父王皋,父王樵,均进士。王皋任过知府,迁山东按察副使,王樵官至刑部侍郎,右都御使。1579年,王肯堂乡试中举;1589年,中进士,同年选为翰林检讨,备员史馆4年。1592年授检讨,因上书抗御倭寇事,被诬以“浮躁”降职,引疾归,1606年,又补为南京行人司副;1612年,转任福建参政。 他广泛收集历代医药文献,结合临床经验,以10年时间编著成《六科证治准绳》。这是一部集明以前医学大成的名著,书中对各种疾病的症候和治法叙述“博而不杂,详而又要”,为历来医家所推崇。还辑有《古今医统正脉全书》44种,著有《针灸准绳》、《医学正宗》、《念西笔尘》等,为祖国医药保存了许多有价值的资料。 王氏著有《证治准绳》44卷,《医论》4卷,《医辨》4卷,《胤产全书》1卷,《医镜》,辑有《古代医统正脉全书》,含书44种,由吴勉学校刊,王氏所著《郁冈斋至麈》(1602),为读书见闻扎记,有十之三、四为医学内容,并记述有他与利玛窦的交往,此外,还撰有《〈尚书〉要旨》、《〈论语〉义府》、《律例笺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