厥逆
明代:王肯堂
逆者,四肢逆而不温也,厥者,冷也,又甚于逆。四肢者,诸阳之本,常宜和暖,如指头微寒者,阳气衰也(阳气起于十指之端),足心冷者,阴气胜也(阴脉集于足下而趣于足心)。
如疮本焦黑,烦渴顿闷,喘促而厥逆者,此阳毒内陷,热气逆伏,手足为之冷,所谓热深厥亦深,火极似水者。
如疮本灰白,泄利而厥逆者,此元气虚惫,阴阳不相顺接,而手足为之冷也。疮疹之候,头常欲凉,足常欲温,故头温足冷者不治。厥逆乃疮家恶证也。
如因热深而厥者,大便不通,三乙承气汤(便闷)主之。疮黑者,百祥丸、牛李膏主之(俱见黑陷)。如因泄利气虚而厥者,陈氏木香散(泻)、异功散(出不快)主之。但十指头微寒者,四君子汤(不能食)理中汤(吐利)并加桂主之。痘疮发热,手足却宜和暖,虽云足属肾,要凉,凉非冷也,只与常人同,遍身皆热,而此同常人,故称凉,亦和暖之意,非真冷也。若手足冷,由其人曾多吐泻,脾脏虚怯,脾主四肢,所以冷,冷为恶候,不可单用发表,反损脾胃,宜和中、发表兼用。痘出以脾胃为主,又宜急与术作汤以饮之,不可因循空谈废事也,先以黄 建中汤(腹痛)加防风、羌活,或四君子汤加黄 、桂枝、防风以发之,发后以四君子汤加黄 、白芍药、当归、桂心以补脾胃,养气血,而助痘疮之成就也。
如疮始出,手足便冷者,其人先有吐利,四肢者皆禀气于胃,脾胃气弱,不得至经,理中汤加桂主之。
参附汤 治痘疹阳气虚寒,切牙寒战,手足并冷,或吐泻不食,饮沸汤不知热,用独参汤加好真附,炮如法者,每剂先加一钱,未应多加之,更不应,加至四五钱,或等分亦无妨,但用之以运其阳气,如已脱者,不治。
二神散 治伤冷体寒,肢冷腹痛,口气冷,难发难壮,暂用。
丁香(九粒) 干姜(一钱,煨)
上为末。每服五分,白汤送下。盖被片时,令脾胃温暖,阴反阳回,则痘变顺矣,量儿大小轻重用之。
王肯堂
王肯堂(1549-1613)金坛(今江苏金坛)人,字宇泰,别号损庵,祖父王皋,父王樵,均进士。王皋任过知府,迁山东按察副使,王樵官至刑部侍郎,右都御使。1579年,王肯堂乡试中举;1589年,中进士,同年选为翰林检讨,备员史馆4年。1592年授检讨,因上书抗御倭寇事,被诬以“浮躁”降职,引疾归,1606年,又补为南京行人司副;1612年,转任福建参政。 他广泛收集历代医药文献,结合临床经验,以10年时间编著成《六科证治准绳》。这是一部集明以前医学大成的名著,书中对各种疾病的症候和治法叙述“博而不杂,详而又要”,为历来医家所推崇。还辑有《古今医统正脉全书》44种,著有《针灸准绳》、《医学正宗》、《念西笔尘》等,为祖国医药保存了许多有价值的资料。 王氏著有《证治准绳》44卷,《医论》4卷,《医辨》4卷,《胤产全书》1卷,《医镜》,辑有《古代医统正脉全书》,含书44种,由吴勉学校刊,王氏所著《郁冈斋至麈》(1602),为读书见闻扎记,有十之三、四为医学内容,并记述有他与利玛窦的交往,此外,还撰有《〈尚书〉要旨》、《〈论语〉义府》、《律例笺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