疟疾寒热相等第十七
宋代:刘昉
《全生指迷》论曰∶寒热之病,或寒已而热,或热已而寒。若寒热战栗,头痛如破,身体拘急,数欠、渴欲饮冷。或先寒而后热,或先热而后寒,或 时而发,或间日而作,至其时便发,已即如常,此谓之疟。疟脉自弦,弦数多热,弦迟多寒。此皆得之于冬中风寒之气,寒气藏于骨髓之中,至春阳气大发,邪气不能自出,因遇大暑,而后与邪气相合而发。寒热等者,宜调之,与鳖甲汤。(方在门中。)
《圣惠》治小儿疟疾,发歇寒热,体颤。黄丹丸方
黄丹(微炒) 常山(末。各半两) 虎睛(一双,酒浸、炙令黄)
上件药同研令细,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未发前,以温水下二丸。五岁以下可服一丸。
《圣惠》治小儿疟疾发时壮热,增寒面色青黄,饮食不下。常山丸方
常山 川大黄(锉碎,微炒) 甘草(炙微赤,锉。各半两) 麝香(半钱,细研)
上件药捣,罗为末,研入麝香令匀,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临发前以暖水下二丸。三岁以下即服一丸。
《圣惠》又方
上蛇蜕皮灰细研为散,于未发前,以冷水调下一字。二岁以上即服半钱。
《圣惠》又方(与疟疾热而后寒门中《千金》方同。两疟皆可用,故并存之。)
上用鳖甲一两烧灰,细研为散。于未发前,以温酒调下半钱。三岁以下,即服一字。
张涣治疟疾,桃仁汤方
桃仁(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黄) 鳖甲(酥炙微黄,去裙 。各一两) 桂心 黄芩 赤茯苓 川升麻(各半两)
上件捣为粗散。每服一钱,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温服。量儿大小加减。
《全生指迷》鳖甲汤
鳖甲(汤浸刮令净,醋炙) 白术 常山 桂(去皮) 柴胡(去苗,各一两) 牡蛎(半两,火 赤)
上为粗散。每服五钱,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滓温服。
刘昉
刘昉,宋代官吏,知医。宣和六年(1124年)进士,历任礼部员外郎、太常寺少卿、夔州(今四川奉节)知州、荆湖转远副使、潭州(今湖南长沙)知州兼荆湖南路经略安抚使等官职,还被授予龙图阁学士,世人因此称之为刘龙图,知潭州。因见小儿疾苦甚深,而世又无儿科全书以救济之。因录取前贤关于儿科之论述,命干办公事王历及乡贡进士王湜共同编集,汇成巨帙,名《幼幼新书》,凡四十卷,因病其最后二卷由门生李庚代其作序。此书所引前代资料颇为丰富,其中不乏后来已佚之医著或其他文献,故具有一定文献学价值,为宋以前儿科学之集大成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