膈热第二
宋代:刘昉
(亦名壅热)
太医局凉膈散 治大人、小儿腑脏积热,烦躁多渴,面热头昏,唇焦咽燥,舌肿喉闭,目赤,鼻颌颊结硬,口舌生疮,痰实不利,涕唾稠粘,睡卧不安,谵语狂妄,肠胃燥涩,便溺秘结,一切风壅膈热,并宜服之。
川大黄(锉) 朴硝 甘草( 。各二十两) 山栀子仁 薄荷(去土用叶) 黄芩(各十两) 连翘(二斤半)
上为末。每服二钱,水一盏,入竹叶七片,蜜少许,同煎至七分,去滓,食后温服。小儿可服半钱,更随岁数加减服之,得利下住服。
太医局龙石散 治大人、小儿上膈壅热,口舌生疮,咽嗌肿塞,疼痛妨闷。每用少许掺贴患处,咽津。小儿疮疹毒瓦斯攻口齿,先用五福化毒丹扫,后用此药掺贴,立效。
朱砂(飞,研,二两) 生脑子(研,一分) 寒水石(烧通赤,二斤)
上为末。每日五、七次用,夜卧掺贴妙。
太医局牛黄凉膈丸 治风壅痰实,蕴积不散,头痛面赤,心烦潮躁,痰涎壅塞,咽膈不利,精神恍惚,睡卧不安,口干多渴,唇焦咽痛,颌颊赤肿,口舌生疮。
牛黄(一两一分,研) 甘草(十两,锉, ) 寒水石粉 牙硝(枯过,细研) 石膏(细研。
各二十两) 紫石英(细研水飞) 脑麝(研。各五两) 牛胆制天南星(七两半)
上为末,炼蜜为丸。每两作三十丸。每服一丸,温薄荷人参汤嚼下,食后服。小儿常服半丸,治急惊一丸,并用薄荷水化下。
太医局甘露丸 治大人、小儿风壅痰热,心膈烦躁,夜卧不安,谵语狂妄;目赤鼻衄,口燥咽干。疗中暑解热毒方。
寒水石粉(二斤) 马牙硝(枯过,三两) 甘草(炙,锉,一两) 铅白霜 龙脑(各三分)
上为细末,用糯米粉为糊,丸如弹子大。每服用生姜蜜水磨下半丸,新汲水亦得。小儿一丸分五服,食后。
太医局朱砂丸 镇心神、化痰涎、利咽嗝、止烦渴方。
朱砂(飞研,五十两) 寒水石(烧通赤,研,四两) 脑子(研) 牙硝(枯研。各一两) 梅花脑子 麝香(各研半两) 硼砂(一分,研) 甘草(五斤,浸汁熬成膏子)
上研匀,用甘草膏和。每两作一百丸,每服一丸,含化。小儿夜多惊啼,薄荷水化下一丸。
茅先生小儿牛黄膏 治膈热及诸热,镇心解毒方。
川郁金(半两,用皂角三寸,巴豆七粒,水一碗,铫白煮干,不用皂角、巴豆) 马牙硝 甘草(炙。各半两) 朱砂(一钱) 硼砂 寒水石(各一分) 脑麝(随意入)
上件为末,炼蜜为膏○许大。每服一丸,麦门冬熟水化下。
《良方》解暴热、化涎、凉膈、清头目。龙胆丸
草龙胆 白矾(烧沸定。各四两) 天南星 半夏(各二两半,水浸,切作片,用浆水、雪水中拌,同煮三五沸,焙干取。各秤二两)
上为末,面糊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腊茶清下,食后临卧。面糊须极稀,如浓浆可也。应痰壅膈热、头目昏重,服之顿清。岭南瘴毒,才觉意思昏闷,速服便解。咽喉肿痛,口舌生疮,凡上壅热涎诸证,悉可服。小儿尤食。
《张氏家传》龙脑饮 治小儿上膈壅热,目赤多泪方。
川郁金(半两,炮) 牙硝(一两,别研) 肉桂(生) 甘草(炙) 白蒺藜(炒,去皮。各一分)
上件五味为末。用薄荷蜜水调下半钱或一字。量儿大小加减,食后临卧,日进三、二服。
《庄氏家传》初夏上焦壅热方。
钩藤 紫河车 白芍药(等分)
上为粗末。每一钱,水六分煎至四分,去滓,冷服夜卧。
《庄氏家传》老张万回小儿方,洗心经,退膈热。牛黄散子
牛黄(一分) 胡黄连(三两) 大黄(一两半) 甘草(炙) 犀角(末。各半两)
上为末。每服半钱、一字,薄荷温水调下。
《庄氏家传》小儿镇心凉膈。朱砂膏方
朱砂 甘草(各半钱) 龙脑(半分) 人参(一分)
上件捣为末,滴水为丸如此○大。每服一丸,用薄荷汤或竹叶汤调下。
《王氏手集》生金散 治膈热方。
寒水石(半两,生) 甘草(二两,炙) 郁金(三分) 干山药(一两)
上为细末。每服半钱至一钱,生姜薄荷汤化下,食后。
《朱氏家传》凉心脏,治膈热方。
草龙胆 甘草(炙) 铅白霜 白矾 白药子(各等分)
上件为末。每服半钱,蜜水调下。
《朱氏家传》治小儿心肺壅热,唇口涩,面赤口干,惊热,大小便不利。四时饮子
山栀子仁 甘草(炙) 芍药 大黄(煨。各等分)
上件为粗散。每服三钱,水一盏半煎至一盏,澄清,温服,作二服。
长沙医者丁时发传天竺黄散 治小儿上焦热,烦躁方。
天竺黄 甘草(炙) 朱砂(研) 雄黄(研) 白附子 全蝎 轻粉 郁金(皂角水煮,焙干。各一分) 牙硝(半两) 脑麝(各少许)
上为末。每服半钱,薄荷汤调下。蜜丸亦得。
刘昉
刘昉,宋代官吏,知医。宣和六年(1124年)进士,历任礼部员外郎、太常寺少卿、夔州(今四川奉节)知州、荆湖转远副使、潭州(今湖南长沙)知州兼荆湖南路经略安抚使等官职,还被授予龙图阁学士,世人因此称之为刘龙图,知潭州。因见小儿疾苦甚深,而世又无儿科全书以救济之。因录取前贤关于儿科之论述,命干办公事王历及乡贡进士王湜共同编集,汇成巨帙,名《幼幼新书》,凡四十卷,因病其最后二卷由门生李庚代其作序。此书所引前代资料颇为丰富,其中不乏后来已佚之医著或其他文献,故具有一定文献学价值,为宋以前儿科学之集大成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