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吐第十
宋代:刘昉
《圣惠》治小儿呕吐不止,心神烦热。麦门冬散方
麦门冬(去心,焙) 淡竹茹(各半两) 甘草(炙,锉) 人参 茅根 陈皮(去白,焙。各一分)
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入生姜少许,煎至五分去滓,稍热频服。量儿大小以意加减。
《圣惠》治小儿呕吐,心胸烦热。麦门冬散方
麦门冬(去心) 浓朴(去皮,姜汁炒用) 人参(各半两)
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入生姜少许,枣一枚,粟米五十粒,煎至四分去滓。放温。
量儿大小,渐渐与服。
《圣惠》治小儿呕吐,心烦热渴。芦根粥方
生芦根(锉,二两) 粟米(一合)
上以水二大盏,煎至一盏去滓,投米作粥入生姜,蜜汁少许食之。
太医局定吐救生丹 治小儿伏热,生涎,心膈烦躁,壮热霍乱,乳食不下,呕哕恶心,或发吐逆方。
川大戟(浆水煮,切,焙干为末,一十五两) 腻粉 粉霜(各研七两半) 龙脑(研,二两半) 乳香(八分,研) 丁香(为末。各五两) 水银 铅(与水银同结砂子) 黄蜡(各十二两半)
上合令研匀,每溶蜡一两,入蜜二钱半和为丸,如黄米大。每一岁儿服一丸。如烦躁研生芝麻、马齿水下,如吐逆,煎丁香马齿汤下。更量虚实加减,食后临卧服之。此药除热化涎,下膈止吐逆。若胃虚伤冷,呕吐不止者不可服。凡小儿吐逆,宜速疗之,久不止,遂为慢惊,常宜此药备急。
钱乙辰砂丸 治惊风,涎盛潮作及胃热吐逆不止方。
辰砂(别研) 水银砂子(各一分) 牛黄 脑麝(各别研半钱) 生犀(末) 天麻 白僵蚕(酒炒) 蝉壳(去土) 干蝎(去尾炒) 麻黄(去节根) 天南星(汤浸七次,切,焙干稗。各一分)
上同为末,再研匀,熟蜜丸绿豆大,朱砂为衣。每服一、二丸或五、七丸,食后服之。煎薄荷汤送下。
张涣丁香益胃汤方 治胃虚挟热,呕吐不止。
丁香 人参(去芦头。香一两) 诃梨勒皮(一分) 官桂 大黄(炮黑黄。各半两)
上件捣,罗为细末。每服一钱,水一小盏,入生姜二片,煎至五分,去滓温服。
张涣保命膏方 治吐逆不定,服热药过多不能瘥者。
山大戟 丁香 大黄(炮) 不灰木(烧红放冷) 甘遂(各一分)
以上先为细末,次入∶
朱砂 水磨雄黄(并研细,水飞。各半两) 粉霜 水银(用钱结砂子。各一钱) 巴豆(去皮心膜,不出油,细研十个)
上件都研匀,用黄蜡四两,银石器中溶掩成膏,旋旋取和丸如黍米大。每服末周 一粒,二、三岁两粒,四、五岁三粒,六、七岁五粒,十岁以上七粒,新汲水下。
《孔氏家传》凡小儿胃热吐清胃散方
上用生姜薄切,以生面拌,晒极干略焙为末,用紫苏汤调下。
刘昉
刘昉,宋代官吏,知医。宣和六年(1124年)进士,历任礼部员外郎、太常寺少卿、夔州(今四川奉节)知州、荆湖转远副使、潭州(今湖南长沙)知州兼荆湖南路经略安抚使等官职,还被授予龙图阁学士,世人因此称之为刘龙图,知潭州。因见小儿疾苦甚深,而世又无儿科全书以救济之。因录取前贤关于儿科之论述,命干办公事王历及乡贡进士王湜共同编集,汇成巨帙,名《幼幼新书》,凡四十卷,因病其最后二卷由门生李庚代其作序。此书所引前代资料颇为丰富,其中不乏后来已佚之医著或其他文献,故具有一定文献学价值,为宋以前儿科学之集大成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