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泻第六
宋代:刘昉
茅先生小儿有中热泻候∶浑身微热,上渴,蓦地泻下如水。此候本因儿子当风日,或日下夹去被,日晒得五脏受虚毒热,忽然引水吃过多,致不消化如此。所治用乳香散夹三圣丸、(二方并见一切泄泻门中。)龙涎膏与服(方见热渴门中)即愈。
《婴童宝鉴》小儿热泻,为脾胃受热,故五谷不能实也。
《婴孺》治三岁儿,热实不胀满,下不止方。
麦门冬(一两,去心) 大黄(五分) 甘草(三分,炙) 当归 柴胡 人参 黄芩(各四分)
上以水三升,煮一升二合,为三服,大利便止。
张涣清胃散 治挟热泄利方。
川楝子 黄柏(微焙,炙) 当归(洗,焙干) 地榆(炙) 黄连(去须,炒。各半两)
上件捣罗为细末。每服一钱,水八分,煎至四分,去滓温服,乳食前。
《婴童宝鉴》治小儿热泻如水三霜丸方
砒霜(一钱匕) 百草霜 巴豆霜(各二钱匕)
上件研匀,溶蜡搜、旋丸,独帚汤下一丸。
《刘氏家传》小儿热泻不止方。
木香 黄连
上等分末之,陈米饮和丸绿豆大。每服三丸至五丸,陈米饮下。
《孔氏家传》治小儿脾热,泻如黄涎,又似枣花,凉脾方
香白芷 甘草(各半两)
上为细末。每服一小钱,水五分,煎至三分,温服,日二服。
刘昉
刘昉,宋代官吏,知医。宣和六年(1124年)进士,历任礼部员外郎、太常寺少卿、夔州(今四川奉节)知州、荆湖转远副使、潭州(今湖南长沙)知州兼荆湖南路经略安抚使等官职,还被授予龙图阁学士,世人因此称之为刘龙图,知潭州。因见小儿疾苦甚深,而世又无儿科全书以救济之。因录取前贤关于儿科之论述,命干办公事王历及乡贡进士王湜共同编集,汇成巨帙,名《幼幼新书》,凡四十卷,因病其最后二卷由门生李庚代其作序。此书所引前代资料颇为丰富,其中不乏后来已佚之医著或其他文献,故具有一定文献学价值,为宋以前儿科学之集大成者。
猜您喜欢
推荐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