疣目第九
宋代:刘昉
《巢氏病源》小儿疣目候∶人有附皮肉生,与肉色无异,如麦豆大,谓之疣子,即疣目也。亦有三数相聚生者,割破里状如筋而强,亦微有血,而续复生。此多由风邪客于皮肤,血气变化所生,故亦有药治之瘥者,亦有法术治之瘥者,而多生于手足也。
《龙木论》治小儿睑中生赘外障。此眼初患时,皆因脾胃壅毒上冲入眼睑 之中,致令生肉。初时即小如麻米,后三五年间渐长大,摩隐瞳人,赤涩泪出,切宜钩、割散去瘀血,后乃熨烙即较宜。服搜胃散、补肝丸,点曾青膏即瘥。(方并见本门。)
《千金》治小儿疣目方。
上以针及小刀子决目四面,令似血出。取患疮人疮中黄脓敷之,莫近水,三日即脓溃,根动自脱落。
《龙木论》搜胃散方
大黄 桔梗 元参 防风 车前子 细辛 芒硝 黄芩(各二两)
上为末。水一盏,散一钱,煎五分,食后去滓服。
《龙木论》补肝丸方
芎 本 五味子 细辛(各一两) 羌活 知母(各一两半) 茺蔚子(二两)
上为末,炼蜜为丸,梧桐子大。空心茶下十丸。
《龙木论》曾青膏方
曾青(一两) 龙脑 乳头香 朱砂 琥珀 真珠(各半两)
上为末,水三盏,银器内熬一盏,入蜜半两,再熬成膏。临睡点之。
《圣惠》治小儿疣目方。
桑柴灰(四升,以汤淋取汁,入砂盆内,煎如饧入) 附子(二枚,去皮脐,生用) 砂(一分,研入) 糯米(五十粒)
上件药捣,罗为末,入煎内调令匀。每取少许点目上即自落。兼治黑痣。
《圣惠》又方
桑皮(灰) 艾(灰。各三升)
上件药以水五升淋之,又重淋三遍,以五色帛纳汁中合煎令消。点少许于疣目上,则烂脱矣。
《圣惠》又方
上用糯米三十粒,于湿锻石里埋之,以烂为度。用针拨破疣目敷之,经宿自落。
《圣惠》又方
上硫黄细研,以醋调,涂疣目上六、七度。
《圣惠》又方
上松脂、柏脂捣末,以锻石汁调,点少许于疣上自落。
《圣惠》又方
上七月七日以大豆一合拭疣上三遍。即令病患自种豆于南屋东头第二流中,豆生四叶,以热汤沃之瘥。
《圣惠》又方
上锻石,以醋渍六、七日,取汁点疣上。小作疮即落。
《圣惠》又方
上以蜘蛛丝缠疣目,即落。
《圣惠》又方
上以杏仁烧令黑,研膏涂之。
《圣惠》又方
上以牛涎数数涂疣上,自落。
刘昉
刘昉,宋代官吏,知医。宣和六年(1124年)进士,历任礼部员外郎、太常寺少卿、夔州(今四川奉节)知州、荆湖转远副使、潭州(今湖南长沙)知州兼荆湖南路经略安抚使等官职,还被授予龙图阁学士,世人因此称之为刘龙图,知潭州。因见小儿疾苦甚深,而世又无儿科全书以救济之。因录取前贤关于儿科之论述,命干办公事王历及乡贡进士王湜共同编集,汇成巨帙,名《幼幼新书》,凡四十卷,因病其最后二卷由门生李庚代其作序。此书所引前代资料颇为丰富,其中不乏后来已佚之医著或其他文献,故具有一定文献学价值,为宋以前儿科学之集大成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