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温
近代:彭子益
温病数日,午后增热,头痛胸闷,舌苔润腻而不加渴,此为湿温。病难速已。方用三仁汤
薏苡仁 三钱 苦杏仁泥 三钱 蒄仁 一枚 半夏
二钱 生甘草 一钱 白糖 五钱 乌梅
二枚
温病乃相火浮散,木败金伤,中下大虚之病。数日之后而成湿温者,火在土下则生气,火在土上则生湿。火浮于上至于数日之久,土下无火,所以湿生。湿生而土更败也。热为湿气所缠,故觉热增。其增于午后者,土气动于未时,金气动于申时。五行之性,虚则自动。土气动则湿起,金气动则敛结。热与湿合,金又敛之,故热增于午后也。
方用薏苡仁健土燥湿,蒄仁半夏温运中气,杏仁降肺金,开敛结以降相火,湿病最伤津液,薏苡杏仁皆温润养中,不伤津液之品,中气运则相火降,相火降则中气运,肺金降相火更降。浮散于外使人发热的相火既已降入中土以下的水中,木气得根,能行疏泄作用,湿气自消。湿消热退,头自不痛,胸自不闷,土下火复,是以病愈。《温病条辨》方中,惟三仁汤最妙。杏仁开金气之结以收相火,功参造化之方也。
治湿温不宜燥烈之品,原方厚朴删去为妥。加乌梅者,补木气以利尿,收相火以退热。既有甘草又加白糖,加白糖为乌梅之辅也。
凡发热之病,愈治愈热,皆不知热是相火不降使然,相火不降,又是中虚使然。肆用凉药以伤中气,故愈治愈坏。虚热之脉,其象必虚,得食之后,其热必减。若发热而小便不长,皆可用加减三妙汤极妙。小便长而多者,忌用苡仁乌梅。乌梅补木气助疏泄,倘小便长多而用乌梅,必小便不止,气脱而死。
彭子益
彭子益(1871-1949年),云南大理鹤庆人。清末民国年间著名白族医学家。彭子益出言诙谐辛辣,孤傲不驯,才学过人,识见超迈不与同道合。少年时代就对医道情有独钟。经过不断的精心研读,他对传统中医理论典籍的理解和把握达到了一个辨识透辟,由博返约的层次。成年後,负笈游历重庆,自荐于吴棹仙创办之重庆巴县国医学校任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