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华
宋代:唐慎微
(柳华_图缺)
味苦,寒,无毒。主风水黄胆,面热黑,痂疥恶疮,金疮。一名柳絮。
叶 主马疥痂疮。取煎煮以洗马疥,立愈。又疗心腹内血,止痛。
实 主溃痈,逐脓血。
子汁 疗渴。生琅邪川泽。
陶隐居云∶柳,即今水杨柳也。花熟,随风状如飞雪。陈元方∶以为譬,当用其未舒时。
子亦随花飞,正应水渍汁尔。柳花亦宜贴灸疮。皮、叶疗漆疮。唐本注云∶柳与水杨,全不相似。水杨叶圆阔而赤,枝条短硬;柳叶狭长,青绿,枝条长软。此论用柳,不载水杨。水杨亦有疗能,本草不录。树枝及木中虫屑。枝皮味苦,寒,无毒。主痰热淋,可为吐汤。煮洗风肿痒。酒煮含,主齿痛。木中虫屑可为浴汤,主风瘙痒、瘾疹。大效。此人间柳树是也。
陶云水杨非也。臣禹锡等谨按药性论云∶苦柳华,使。主止血,治湿痹,四肢挛急,膝痛。陈藏器云∶柳絮,《本经》以絮为花,花即初发时黄蕊。子为飞絮,以絮为花,其误甚矣。江东人通名杨柳,北人都不言杨。杨树叶短,柳树枝长。
日华子云∶叶治天行热病,疔疮,传尸骨蒸劳,汤火疮,毒入腹热闷,服金石药人发大热闷,并下水气。煎膏,续筋骨,长肉止痛。牙痛煎含,枝煎汁可消食也。
图经曰∶柳华、叶、实,生琅邪川泽,今处处有之,俗所谓杨柳者也。《本经》以絮为华。陈藏器云∶华即初发黄蕊也,子乃飞絮也。采无时。其枝皮及根亦入药。葛洪治痈疽肿毒,妒乳等多用之。韦宙《独行方》主疔疮及反花疮,并煎柳枝,叶作膏涂之。今人作浴汤、膏今人谓柳为杨柳,非也。《说文》∶杨,蒲柳也;柳,小杨也。其类非一。蒲柳其枝劲韧,可为箭 。《左传》所谓董泽之蒲,又谓之 符,即上条水杨是也。今河北沙地多生此,又生水旁,叶粗而白,木理微赤,白杞柳。
《郑诗》云∶无伐我树杞。陆机云∶杞,柳也,其木人以为车毂,共山淇水旁,鱼国汶水旁,纯生杞也。又,《孟子》云∶告子曰∶以人性为仁义,犹以杞柳为 是也。今人取其细条,火逼令柔韧,屈作箱箧,河朔尤多。又下有赤柽木,生河西沙地。皮赤叶细,即是今所谓柽柳者,又名春柳。《尔雅》曰∶柽,河柳。郭璞云∶今河旁赤茎小杨。陆机《诗疏》云∶皮正赤如绛,一名雨师。枝、叶似松是也。其木中脂,一名柽乳。医方∶稀用,故附于此。
陈藏器云∶絮主止血,治小儿一日、五日寒热,煎柳枝浴。外台秘要∶治黄胆。柳枝以水一斗,煮取浓汁半升,服令尽。肘后方∶治乳痈,二、三日种痛不瘥,但坚紫色者。用煎柳根皮法云,熬令温熨肿,一宿愈。又方∶汤火灼成疮。柳皮烧灰,以粉涂之。又方∶取柳白皮细切,以猪脂煎取汁,敷之。
孙真人∶治牙齿疼。柳枝一握,细锉,入少盐花,浆水煎,含之甚妙。
集验方∶治肿。柳枝如脚指大,长三尺,二十枚,水煮令极热,以故布裹肿处,取汤热洗之,即瘥。子母秘录∶小儿丹烦。柳叶一斤,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拓洗赤处,日七、八度。斗有脓不出,及痈已结聚。柳根细切熟槌,封之以帛掩,燥即易之。又方∶治耳卒风毒肿起。用柳蠹树上虫粪,以水化,取清水调白矾少许,滴入耳中,甚妙。又方∶治卒风毒肿,气急痛。以柳白皮一斤,锉,以酒煮令热,帛裹熨肿上,冷再煮易之,甚妙也。古今录验∶治齿痛。以杨柳白皮,卷如指许大,含嚼之,以汁渍痛齿根,数过即瘥也。又方∶治牙齿风龋。以柳枝锉一升,大豆一升,合炒豆炮尽,于瓷器盛之,清酒三升渍之,经三日,含之频吐。丹房镜源∶云∶柳胶结砂子。别说云∶谨按絮贴灸疮良。飞入池沼,于阴暗处为浮萍,尝以器盛水,置絮其中数日,覆之即成,又多积,可以杆作毡,以代羊毛,极柔软,宜与小儿卧,衍义曰∶柳华,《经》曰∶味苦。即是初生有黄蕊者也。及其华干,絮方∶出,又谓之柳絮。收之,贴灸疮及为茵褥。
絮之下连小黑子,因风而起,得水湿处便生,如地疔之类,多不因种生出,盖亦如柳絮兼子而飞。
陈藏器之说是。然古人以絮为花,陶隐居亦曰∶花随风,状如飞雪。误矣。《经》中有实及子汁,诸家不解,今人亦不见用。注∶释氏谓柳为尼俱律陀木,其子极细,如人妄因极小,妄果至大,是知小黑子得因风而起。
唐慎微
唐慎微,宋代著名医药学家。字审元。成都华阳人,一说蜀州晋原(今四川崇庆)人,后迁居成都。世业医,对医药造诣颇深。元祐(1086~1094)年间师事李端伯。治病多效,且不论贵贱,不避寒暑风雨,有召必往,或不取诊金,只求赠以名方秘录。经多年广采博辑,编成《经史证类备急本草》(简称《证类本草》)三十一卷,目录一卷。此书为集北宋以前本草学大成之作。尚书左丞蒲宗孟见其所著,欲奏一官,拒而不受。子二人及婿张宗说(字岩老)皆受其传授,为成都名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