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榈子
宋代:唐慎微
(棕榈子_图缺)
平,无毒。涩肠,止泻痢肠风,崩中带下及养血。
皮 平,无毒。止鼻洪吐血,破症,治崩中带下,肠风赤白痢,入药烧灰用,不可绝过。(新补 见陈藏器、日华子。)
图经曰∶棕榈,亦曰 榈。出岭南及西川,江南亦有之。木高一、二丈,旁无枝条。叶大而圆,歧生枝端。有皮相重,被于四旁,每皮一匝为一节。二旬一采,转复生上。六、七月生黄白花。八、九月结实,作房如鱼子,黑色。九月、十月采其皮木用。《山海经》曰∶石脆(一作翠)之山,其木多棕是也。
衍义曰∶棕榈木,今人旋为器。皮烧为黑灰,治妇人血露及吐血,仍佐之他药。每岁剐取棕皮,不尔束死。花如鱼子,渫熟,淹为果。
唐慎微
唐慎微,宋代著名医药学家。字审元。成都华阳人,一说蜀州晋原(今四川崇庆)人,后迁居成都。世业医,对医药造诣颇深。元祐(1086~1094)年间师事李端伯。治病多效,且不论贵贱,不避寒暑风雨,有召必往,或不取诊金,只求赠以名方秘录。经多年广采博辑,编成《经史证类备急本草》(简称《证类本草》)三十一卷,目录一卷。此书为集北宋以前本草学大成之作。尚书左丞蒲宗孟见其所著,欲奏一官,拒而不受。子二人及婿张宗说(字岩老)皆受其传授,为成都名医。
猜您喜欢
推荐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