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葱
宋代:唐慎微
味辛,温中消谷,下气,杀虫。久食伤神损性,令人多忘,损目明,尤发痼疾。患胡臭人不可食,令转甚。其状似大蒜而小,形圆皮赤,稍长而锐。生蜀郡山谷。五月、六月采。(今附)
图经文具葱实条下。
雷公云∶凡使,采得根据文碎擘,用绿梅子相对拌蒸一伏时,去绿梅子,于砂盆中研如膏,新瓦器中摊,晒干用。食疗∶胡葱,平。主消谷,能食。久食之令人多忘。根发痼疾。又,食着悴者。取子一升,洗煮使破,取汁停冷。服半升,日一服,夜一服,齿人不可食,转极甚。谨按利五脏不足气,亦伤绝血脉气。多食损神,此是熏物耳。孙真人四月勿食胡葱,令人气喘,多惊。
唐慎微
唐慎微,宋代著名医药学家。字审元。成都华阳人,一说蜀州晋原(今四川崇庆)人,后迁居成都。世业医,对医药造诣颇深。元祐(1086~1094)年间师事李端伯。治病多效,且不论贵贱,不避寒暑风雨,有召必往,或不取诊金,只求赠以名方秘录。经多年广采博辑,编成《经史证类备急本草》(简称《证类本草》)三十一卷,目录一卷。此书为集北宋以前本草学大成之作。尚书左丞蒲宗孟见其所著,欲奏一官,拒而不受。子二人及婿张宗说(字岩老)皆受其传授,为成都名医。
猜您喜欢
推荐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