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寒
明代:王肯堂
苏合香丸(见卒中。)
五积散(《和剂》) 治感冒寒邪,头疼身痛,项背拘急,恶寒呕吐,或有腹痛。又治伤寒发热,头疼恶风,无问内伤生冷,外感风寒,及寒湿客于经络,腰脚酸疼,及妇人经血不调,或难产并治。
白芷 茯苓 半夏(汤洗七次) 当归 川芎 甘草(炙) 肉桂 芍药(各三两) 枳壳(去瓤,麸炒) 麻黄(去节根) 陈皮(去白,各六两) 桔梗(去芦,十二两) 浓朴(去粗皮,姜制) 干姜(各四两, ) 苍术(泔浸,去皮,二十四两)
上 咀,每服四钱,水一盏,姜三片,葱白三根,煎七分,热服。冒寒用煨姜,挟气则加茱萸,妇人调经催产则加艾醋。
姜附汤(《发明》) 治中寒口噤,四肢强直,失音不语,忽然晕倒,口吐涎沫,状如暗风,手足厥冷,或复烦躁。兼治阴证伤寒,大便自利而发热者。
干姜 熟附子(各等分)
上 咀,每服四钱,水一盏半,煎至七分,去滓温服。或虑此药性太燥,即以附子理中汤,相继服饵。姜附本治伤寒经下后,又复发汗,内外俱虚,身无大热,昼则烦躁,夜则安静,不呕不渴,六脉沉伏,并宜服此,不知脉者,更宜审之。兼治中脘虚寒,久积痰水,心腹冷痛,霍乱转筋,四肢厥逆。一方,附子汤以生用者,名曰白通汤。内加白术倍之,甘草减半,名生附子白术汤。治中风湿,昏闷恍惚,腹胀满,身重,手足螈 , 自汗,失音不语,便利不禁。
一方,用姜附汤加麻黄、白术、人参、甘草等分,名附子麻黄汤。治中寒湿,昏晕缓弱,腰脊强急,口眼 ,语声混浊,胸腹 胀,气上喘急,不能转动,更宜审而用之。
附子理中汤
干姜(炮) 白术 人参 甘草(炙。各二钱半) 附子(炮,二钱)
水二盅,煎八分,食前温服。
不换金正气散(《和剂》) 治四时伤寒,温疫时气,头疼壮热,腰背拘急,山岚瘴气,寒热往来,霍乱吐泻,脏腑虚寒,下痢赤白。
苍术(制) 橘皮(去白) 半夏曲(炒) 浓朴(姜制) 藿香(各二钱) 甘草(炙,一钱)
上作一服,水二盅,生姜五片,红枣二枚,煎至一盅,去滓,食前稍热服。忌生冷油腻毒物。若出远方,不服水土,尤宜服之。
王肯堂
王肯堂(1549-1613)金坛(今江苏金坛)人,字宇泰,别号损庵,祖父王皋,父王樵,均进士。王皋任过知府,迁山东按察副使,王樵官至刑部侍郎,右都御使。1579年,王肯堂乡试中举;1589年,中进士,同年选为翰林检讨,备员史馆4年。1592年授检讨,因上书抗御倭寇事,被诬以“浮躁”降职,引疾归,1606年,又补为南京行人司副;1612年,转任福建参政。 他广泛收集历代医药文献,结合临床经验,以10年时间编著成《六科证治准绳》。这是一部集明以前医学大成的名著,书中对各种疾病的症候和治法叙述“博而不杂,详而又要”,为历来医家所推崇。还辑有《古今医统正脉全书》44种,著有《针灸准绳》、《医学正宗》、《念西笔尘》等,为祖国医药保存了许多有价值的资料。 王氏著有《证治准绳》44卷,《医论》4卷,《医辨》4卷,《胤产全书》1卷,《医镜》,辑有《古代医统正脉全书》,含书44种,由吴勉学校刊,王氏所著《郁冈斋至麈》(1602),为读书见闻扎记,有十之三、四为医学内容,并记述有他与利玛窦的交往,此外,还撰有《〈尚书〉要旨》、《〈论语〉义府》、《律例笺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