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来寒热
明代:王肯堂
小柴胡汤(仲景) 治伤寒四五日,往来寒热,胸满心烦喜呕,风温身热,少阳发热。
柴胡(半斤) 黄芩 人参 甘草 生姜(各三两) 半夏(半升,洗) 大枣(十二枚,擘)
上七味,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加味小柴胡汤 即前方加山栀、牡丹皮。
柴胡四物汤(《保命》) 治日久虚劳,微有寒热,脉沉而数。
川芎 当归 芍药 熟地黄(各一钱半) 柴胡(八钱) 人参 黄芩 甘草 半夏(各三钱)
上为末,水煎服。
解风汤(《宣明》) 治中风寒热,头目昏眩,肢体疼痛,手足麻痹,上膈壅滞。
人参 川芎 独活 甘草 麻黄(去节,汤洗,焙。各一两) 细辛(半两)
上为末,每服三钱,水一盏,生姜五片,薄荷叶少许,同煎至八分,不拘时服。
防风汤 治中风寒热。
防风 甘草 黄芩 桂枝 当归 白茯苓(各一两) 秦艽 干葛(各一两半) 杏仁(五十枚)
上为散,水、酒、姜、枣煎服。
调中汤(《宝鉴》)
白茯苓 干姜 白术 甘草(各等分)
每服五钱,水一盏半,煎七分服。
地骨皮散(云岐)
柴胡 地骨皮 桑白皮 枳壳 前胡 黄 (各七钱半) 白茯苓 五加皮 人参 甘草 桂心芍药(白条,各半两)
上每服三钱,生姜三片,水煎服。
柴胡散
柴胡 黄 赤茯苓 白术(各二两) 人参 地骨皮 枳壳(麸炒) 桔梗 桑白皮 赤芍药 生地黄(各七钱半) 麦门冬(去心,三两) 甘草(半两)
上每服四钱,姜五片,水煎服。
柴胡清肝散(见耳衄。)
佐金丸 治肝火胁肋刺痛,往来寒热,头目作痛,泄泻淋闭,一切肝火之证,并皆治之。(见发热。)
黄 丸 治产后蓐劳,寒热进退,头目眩痛,骨节酸疼,气力虚乏。
黄 鳖甲 当归(炒。各一两) 桂心 白芍药 续断 川芎 牛膝 苁蓉 沉香 柏子仁 枳壳(各六钱半) 五味子 熟地黄(各半两)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桐子大,每服四五十丸,粥饮下,食后。
抑阴地黄丸(《本事》)
生地黄(三两) 柴胡 秦艽 黄芩(各半两) 赤芍药(一两)
上细末,炼蜜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乌梅汤吞下,不拘时候,日三服。昔齐褚澄疗师尼寡妇别制方,盖有为也。此二种寡居,独阴无阳,欲心萌而多不遂,是以阴阳交争,乍寒乍热,全类温疟,久则为劳。尝读《史记·仓公传》,济北王侍人韩女,病腰背痛寒热,众医皆以为寒热也。仓公曰∶病得之欲男子不可得也。何以知其然?诊其脉,肝脉弦出寸口,是以知之。盖男子以精为主,妇人以血为主,男子精盛则思室,妇人血盛则怀胎,夫肝摄血故也,厥阴弦出寸口,又上鱼际,则阴血盛可知。褚澄之言,信有为矣。(上地黄丸,虽曰抑阴,实补阴泻阳之剂也。)
王肯堂
王肯堂(1549-1613)金坛(今江苏金坛)人,字宇泰,别号损庵,祖父王皋,父王樵,均进士。王皋任过知府,迁山东按察副使,王樵官至刑部侍郎,右都御使。1579年,王肯堂乡试中举;1589年,中进士,同年选为翰林检讨,备员史馆4年。1592年授检讨,因上书抗御倭寇事,被诬以“浮躁”降职,引疾归,1606年,又补为南京行人司副;1612年,转任福建参政。 他广泛收集历代医药文献,结合临床经验,以10年时间编著成《六科证治准绳》。这是一部集明以前医学大成的名著,书中对各种疾病的症候和治法叙述“博而不杂,详而又要”,为历来医家所推崇。还辑有《古今医统正脉全书》44种,著有《针灸准绳》、《医学正宗》、《念西笔尘》等,为祖国医药保存了许多有价值的资料。 王氏著有《证治准绳》44卷,《医论》4卷,《医辨》4卷,《胤产全书》1卷,《医镜》,辑有《古代医统正脉全书》,含书44种,由吴勉学校刊,王氏所著《郁冈斋至麈》(1602),为读书见闻扎记,有十之三、四为医学内容,并记述有他与利玛窦的交往,此外,还撰有《〈尚书〉要旨》、《〈论语〉义府》、《律例笺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