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气
明代:王肯堂
桂苓术甘汤(仲景)
茯苓(四两) 桂枝 白术(各三两) 甘草(二两)
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肾气丸,即八味丸。(见虚劳。) 小青龙汤(见咳嗽。) 浓朴大黄汤(见痞。) 泽泻汤(见眩晕。)
葶苈大枣汤 木防己汤(并见喘。) 茯苓杏仁甘草汤 橘枳姜汤 栝萎薤白半夏汤(并见痞。)
四柱饮《和剂》 治元脏气虚,真阳耗散,两耳蝉鸣,脐腹冷痛,大小便滑数。
木香(湿纸裹煨) 茯苓 人参 附子(炮,去皮脐,各等分)
每服二钱,用水一盏,生姜三片,枣一枚,盐少许,煎七分,空心食前温服。
椒附丸(《和剂》) 补虚壮气,温和五脏。治下经不足,内挟积冷,脐腹弦急,痛引腰背,四肢倦怠,面色黧黑,唇口干燥,目暗耳鸣,心忪短气,夜多异梦,昼少精神,时有盗汗,小便滑数,遣沥白浊,脚膝缓弱,举动乏力,心腹胀满,不进饮食,并宜服之。
附子(炮,去皮脐) 川椒(去子,炒出汗) 槟榔(各半两) 陈皮(去白) 牵牛(微炒) 五味子 石菖蒲 干姜(炮。各一两)
上八味,锉碎,以好米醋于瓷器内,用文武火煮令干,焙,为细末,醋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盐酒或盐汤空心食前吞下,妇人血海冷当归酒下,泄泻饭饮下,冷痢姜汤下,赤痢甘草汤下。极暖下元,治肾气亏乏,及疗腰疼。
半夏汤 治胸痹短气。
半夏(汤洗,焙) 柴胡(各半两) 前胡(去茧) 赤茯苓(去皮) 官桂(去粗皮) 人参(各七钱) 甘草(二钱半)
咀,每服五钱,水二盏,姜五片,枣三枚擘开,煎一盏,去滓,不拘时温服。
麦门冬饮子 治吐血久不愈,或肺气虚而短气不足以息,或肾虚发热,唾痰,皮毛枯燥。
五味子(十粒) 麦门冬(去心) 当归身 人参(各五分) 黄 (一钱) 生地黄(五钱)
上为粗末,作一服,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渣,稍热服,不拘时。(以三棱针于气冲出血,立愈。)
王肯堂
王肯堂(1549-1613)金坛(今江苏金坛)人,字宇泰,别号损庵,祖父王皋,父王樵,均进士。王皋任过知府,迁山东按察副使,王樵官至刑部侍郎,右都御使。1579年,王肯堂乡试中举;1589年,中进士,同年选为翰林检讨,备员史馆4年。1592年授检讨,因上书抗御倭寇事,被诬以“浮躁”降职,引疾归,1606年,又补为南京行人司副;1612年,转任福建参政。 他广泛收集历代医药文献,结合临床经验,以10年时间编著成《六科证治准绳》。这是一部集明以前医学大成的名著,书中对各种疾病的症候和治法叙述“博而不杂,详而又要”,为历来医家所推崇。还辑有《古今医统正脉全书》44种,著有《针灸准绳》、《医学正宗》、《念西笔尘》等,为祖国医药保存了许多有价值的资料。 王氏著有《证治准绳》44卷,《医论》4卷,《医辨》4卷,《胤产全书》1卷,《医镜》,辑有《古代医统正脉全书》,含书44种,由吴勉学校刊,王氏所著《郁冈斋至麈》(1602),为读书见闻扎记,有十之三、四为医学内容,并记述有他与利玛窦的交往,此外,还撰有《〈尚书〉要旨》、《〈论语〉义府》、《律例笺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