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痹
明代:王肯堂
行痹,走注无定,防风汤主之。黄柏、苍术各二钱,各用酒炒,煎就,调酒威灵仙末、羚羊角灰,臣苍术,佐芥子,使用姜一片,入药末一钱擂碎,以前药再温服。东垣云∶身体沉重,走注疼痛,湿热相搏,而风热郁不得伸,附着于有形也。宜苍术、黄柏之类。湿伤肾,肾不养肝,肝自生风,遂成风湿,流注四肢筋骨,或入左肩 ,肌肉疼痛,渐入左指中,薏苡仁散主之。两手十指,一指疼了一指疼,疼后又肿,骨头里痛。膝痛,左膝痛了右膝痛,发时多则五日,少则三日,昼轻夜重,痛时觉热,行则痛轻肿却重。解云∶先血后气,乃先痛后肿,形伤气也。和血散痛汤主之。走注又与历节不同,历节但是肢节疼痛,未必行也。《纲目》未免混淆。今以专主走注疼痛方具于后。如意通圣散、虎骨散、桂心散、仙灵脾散、没药散、小乌犀丸、没药丸、虎骨丸、十生丹、骨碎补丸、定痛丸、八神丹、一粒金丹、乳香应痛丸。地龙一两,去土炒,水蛭半两,糯米内炒熟,麝香二钱半,另研,上为细末。每服一钱,以温酒调下,不拘时候。外贴方,牛皮胶一两,水熔成膏,芸苔子、安息香、川椒、附子各半两,为细末,入胶中和成膏,涂纸上,随痛处贴之。萆麻子一两,去皮,草乌头半两,乳香一钱,另研,上以猪肚脂炼去沫成膏,方入药搅匀,涂摩攻注之处,以手心摩娑如火之热,却涂摩患处妙。
陈无择云∶凡人忽胸背、手脚、颈项、腰膝隐痛不可忍,连筋骨牵引钩痛,坐卧不宁,时时走易不定。俗医不晓谓之走注,便用风药及针灸,皆无益。又疑是风毒结聚欲为痈疽,乱投药饵,亦非也。
此是痰涎伏在心膈上下变为疾,或令人头痛不可举,或神思昏倦多睡,或饮食无味,痰唾稠粘,夜间喉中如锯声,口流涎唾,手脚重,腿冷痹,气不通,误认为瘫痪,亦非也。凡有此疾,但用控涎丹,不过数服,其疾如失。痰挟死血,丹溪控涎散。
王肯堂
王肯堂(1549-1613)金坛(今江苏金坛)人,字宇泰,别号损庵,祖父王皋,父王樵,均进士。王皋任过知府,迁山东按察副使,王樵官至刑部侍郎,右都御使。1579年,王肯堂乡试中举;1589年,中进士,同年选为翰林检讨,备员史馆4年。1592年授检讨,因上书抗御倭寇事,被诬以“浮躁”降职,引疾归,1606年,又补为南京行人司副;1612年,转任福建参政。 他广泛收集历代医药文献,结合临床经验,以10年时间编著成《六科证治准绳》。这是一部集明以前医学大成的名著,书中对各种疾病的症候和治法叙述“博而不杂,详而又要”,为历来医家所推崇。还辑有《古今医统正脉全书》44种,著有《针灸准绳》、《医学正宗》、《念西笔尘》等,为祖国医药保存了许多有价值的资料。 王氏著有《证治准绳》44卷,《医论》4卷,《医辨》4卷,《胤产全书》1卷,《医镜》,辑有《古代医统正脉全书》,含书44种,由吴勉学校刊,王氏所著《郁冈斋至麈》(1602),为读书见闻扎记,有十之三、四为医学内容,并记述有他与利玛窦的交往,此外,还撰有《〈尚书〉要旨》、《〈论语〉义府》、《律例笺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