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出浊涕
明代:王肯堂
谓鼻出浊涕也。经云∶胆移热于脑则辛 鼻渊,鼻渊者,浊涕不止也。传为衄蔑瞑目,(又云∶泣涕者脑也,故脑渗为涕)。故得之气厥也。王太仆注云∶脑液下渗则为浊涕,涕下不止如彼水泉,故曰鼻渊也。 ,谓鼻 也。足太阳脉起于目内 ,上额交巅,上入络脑。足阳明脉起于鼻,交 中,傍约太阳之脉。今脑热则足太阳逆,与阳明之脉俱盛,薄于 中,故鼻 酸痛也。热盛则阳络溢,阳络溢则衄出汗血也。血出甚,阳明、太阳脉衰,不能荣养于目,故目瞑。厥者,气逆也。皆由气逆而得之,宜服防风汤。运气鼻渊皆属热。经云∶少阴之复,甚则入肺,咳而鼻渊,治以苦寒是也。仲景云∶肺中寒者,吐浊涕。《原病式》曰∶夫五行之理,微则当其本化,甚则兼其鬼贼,故经曰亢则害,承乃制也。《易》曰∶燥万物者,莫 乎火。以火炼金,热极而反化为水,故其热极则反汗出也。由是肝热甚则出泣,心热甚则出汗,脾热甚则出涎,肺热甚则出涕,肾热甚则出唾。经曰∶鼻热甚出浊涕。又曰∶胆移热于脑,则辛 鼻渊。
故凡痰涎涕唾稠浊者,火热盛极消烁致之也。或言鼽为肺寒者误也。但见鼽涕鼻窒,遇寒则甚,遂以为然,岂知寒伤皮毛则腠理致密,热气怫郁而病愈甚也。《三因》苍耳散、严氏辛夷散,皆表剂也。
丹溪治鼻渊药,南星、半夏、苍术、白芷、神曲、酒芩、辛夷、荆芥。娄全善治一中年男子,右鼻管流浊涕有秽气,脉弦小,右寸滑,左寸涩,先灸上星、三里、合谷,次以酒芩二两,苍术、半夏各一两,辛夷、细辛、川芎、白芷、石膏、人参、葛根各半两,分七帖服之全愈,此乃湿热痰积之证也。
孙一奎云∶尝以防风通圣散,除硝黄,其滑石、石膏减半,倍加辛夷花,先服三五帖,再用此为丸,每服七十丸,早晚白汤吞,服半斤则瘳矣。抑金散。戴复庵云∶有不因伤冷而涕多,涕或黄或白,或时带血,如脑髓状,此由肾虚所生,不可过用凉剂,宜补脑散,仍以黑锡丹、紫灵丹、灵砂丹。亦有痰气者,宜南星饮。头风鼻涕下如白带,宜辛夷丸。久患鼻脓极臭者,以冷水调百草霜末服。治脑漏验方,人参、白术、川芎、当归各一钱,黄 、防风各七分,陈皮八分,白芷、木通各五分,辛夷四分,细辛、升麻、炙甘草各三分,水煎,食后半饱服。又方,川芎二钱,防风一钱二分,白芷、荆芥穗、黄芩、石膏各一钱,细辛、升麻、木通各七分, 本、桔梗各五分,甘草三分,末之。每七钱加 过黄鱼脑中骨三钱,茶清调下。虚人加人参、麦门冬。鼻中时时流臭黄水,甚者脑亦时痛,俗名控脑砂,有虫食脑中。用丝瓜藤近根三五尺许,烧存性,为细末。酒调服即愈。又方,沉香少许,宿香去白二钱,雄黄、皂角各少许,白牛毛、橙叶焙干各二钱,上为细末。吹入鼻中。倘有少血出不妨,血出加炒山栀子。灸法,囟会在鼻心直上,入发际二寸,再容豆是穴,灸七壮。又,灸通天,在囟会上一寸,两傍各一寸,灸七壮。左臭灸左,右臭灸右,俱臭俱灸。曾用此法灸数人,皆于鼻中去臭积一块如朽骨,臭不可言,去此全愈。
王肯堂
王肯堂(1549-1613)金坛(今江苏金坛)人,字宇泰,别号损庵,祖父王皋,父王樵,均进士。王皋任过知府,迁山东按察副使,王樵官至刑部侍郎,右都御使。1579年,王肯堂乡试中举;1589年,中进士,同年选为翰林检讨,备员史馆4年。1592年授检讨,因上书抗御倭寇事,被诬以“浮躁”降职,引疾归,1606年,又补为南京行人司副;1612年,转任福建参政。 他广泛收集历代医药文献,结合临床经验,以10年时间编著成《六科证治准绳》。这是一部集明以前医学大成的名著,书中对各种疾病的症候和治法叙述“博而不杂,详而又要”,为历来医家所推崇。还辑有《古今医统正脉全书》44种,著有《针灸准绳》、《医学正宗》、《念西笔尘》等,为祖国医药保存了许多有价值的资料。 王氏著有《证治准绳》44卷,《医论》4卷,《医辨》4卷,《胤产全书》1卷,《医镜》,辑有《古代医统正脉全书》,含书44种,由吴勉学校刊,王氏所著《郁冈斋至麈》(1602),为读书见闻扎记,有十之三、四为医学内容,并记述有他与利玛窦的交往,此外,还撰有《〈尚书〉要旨》、《〈论语〉义府》、《律例笺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