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舌
明代:李中梓
(增补)
张三锡曰∶“《金镜录》载三十六舌以辨伤寒之法已备,再三讨论,不过阴阳、表里、虚实、寒热而已。”陶节庵曰∶“伤寒邪在表,则舌无苔;热邪传里,舌苔渐生,自白而黄,黄而黑,甚则黑裂。黑苔多凶,如根黑、中黑、尖黑皆属热;全黑属热极,为难治矣。”
外感挟内伤宿食重而结于心下者,五六日舌渐黄;或中干旁润,名中焙舌,则里热未重;若全干黄黑,皆为里症,分轻重下之。如下之或再下之不减者,尚有宿垢结于中宫也。必切其脉之虚实,及中气之何如。实者宜润而下之,不可再攻。虚人神气不足,宜回其津液,固其中气,有用生脉散对解毒汤而愈者,此则阳极似阴之症;有用附子理中汤冷服而愈者,此则阴极似阳之症,不可不辨。
白苔属寒,外症烦躁,欲坐卧泥水中,乃阴寒逼其无根之火而然,脉虽大而不鼓,当从阴症治;若不大躁者、呕吐者,当从食阴治。
李中梓
李中梓(1588~1655年),字士材,号念莪,又号尽凡,汉族,上海浦东惠南镇人。他父亲是万历十七年(1589年)进士,故中梓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幼年时擅长文学、兵法,因屡试不第,加之体弱多病,乃弃仕途而学医。他悉心钻研医学名家的著作,深得其中精要,对中草药物的药性进行反复研究,并用于临床实践,在实践中创立了自己的医学理论,成为一代名医。曾祖李府,字一乐,为抗击倭寇而捐躯。
猜您喜欢
推荐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