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人气象论经隧周环图
金朝:何若愚
平人气象论经隧周环图(图缺)
经脉一周于身,内长一十六丈二尺。人一呼脉行三寸,一吸脉行三寸,呼吸定息,脉行六寸,计二百七十定息,气可环周。然昼五十荣卫以一万三千五百息,则气脉都行八百一十丈。如是则应天常度,脉气无不及太过,气象平调,故曰平人也。
凡刺之理,经脉为始。经脉者,所以能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也。夫经气者,内干五脏,而外络支节。其浮气不循经者,为卫气;精专行于经隧者,为荣气。阴阳相随,外内相贯,如环之无端。常以平旦为纪,其脉始从中焦手太阴出,注于手阳明,上行注足阳明,下行至跗上,注大趾间,与足太阴合。上行抵脾,从脾注心,中循手少阴,出腋下臂,注小指,合手太阳;上行乘腋出 ,内注目内 ,上巅下项,合足太阳;循脊下尻,下行注小指之端,循足心注足少阴;上行注肾注心,外散于胸中,循手心主脉,出腋下臂,入两筋之间,入掌中,出中指之端,还注小指次指之端,合手少阳;上行注膻中,散于三焦,从三焦注胆,出胁注足少阳;下行至跗上,复从跗注大趾间,合足厥阴;上行至肝,从肝上注肺中,复出于手太阴。此荣气之行也,逆顺之常。荣气之行,常循其经。周身之度,一十六丈二尺,一日一夜行八百一十丈,计五十度,周于身。卫气则不循其经焉。昼则行阳,夜行于阴,行阳者行诸经,行阴者行诸脏。凡刺之道,须卫气所在,然后迎随,以明补泻,此之谓也。
何若愚
何若愚,金代中世人,生卒年月不详。字公务,金代针灸学家。里籍未详,人称南唐何公,善针灸,撰《流注指微论》,阐述了人体经脉气血的流注与针剌的道理,指出气穴开合随不同日时干支的配合而变化,首次记载了“养子时刻注穴法”。书成未广行,后又取其精义,约而成《流注指微赋》。贞元元年(1153年)常山(今属浙江)阎明广收得此赋,续为《流注经络井荥图歌诀》附于赋后,后世并称《子午流注针经》。何氏在继承秦汉、隋唐等历代经脉流注及宋代子午流注的基础上完善了子午流注纳甲的理论,系统在论述了子午流注纳甲的组成和应用,为金元时期子午流注针法各种流派的产生开创了先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