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人格的客观评估
人格或称个性(personality),定义很多,但多数都联系到人们在心理上的差异性,特别是性格、兴趣、气质方面的差异性。研究它的方法大体有两类。一类是研究人格的发展和形成;另一类是描述性的研究。人格的评定便是属第二类。这类研究着重人格结构。有人称之为人格维度(dimension)也有人称之为人格特质(traits),或人格类型。评定方法大致分如下几种:①晤谈法,即与被评定者直接谈话,在谈话的同时进行观察。这种方法常用,虽然方便,但不全面,不深入,加上观察者的主观性,所以不客观。②评定量表法,由评定者按一定规格的评定项目通过观察作出判断,与晤谈法结合使用,可提高评定的客观性。③客观评定法,采用调查表(inventory)、问卷(questionnaire),校核表(checklist)等,由受评者自我报告(或称自我陈述)。所以这类方法又称自陈(或自评)法。这不是由主评者评定,而是受评定者自评。所以称为客观评定,是指未加入评定者的主观成分。相反,晤谈、观察的评定量表(不包括自陈表)都称主观评定法。④测验法,采用测验的方法来进行。用于人格的测验通常是采用投射测验。其他测验和智力测验中的某些分测验也有测查人格的作用。总的来说,人格评估方法颇多,但与能力评估相,其手段及效度上仍觉不够理想。以下主要介绍客观评定法,测验法另章讨论。
一、明尼苏达多相人格调查表(Minnseotamultiphasic personality inventory,MMPI)MMPI属人格调查表,但它偏重病理人格方面。Halthaway和McKinly于1940年开始这项研究。1943年由Minnesota大学印出这一调查表,1945年正式出版,用于16岁以上的人,一般有六年教育程度者可接受。1966年出版修订本,称Form R现在通用此本。我国近年由宋维真主持,全国协作,根据Form R制定了我国正常人常模。
(一)MMPI的编制目的
精神病与人格有关,有些精神障碍即是病前人格的病理发展。精神科医生有必要了解病人人格。编制此调查表的初衷是想编制一套对精神病有鉴别外因作用的辅助工具。以后它成为成人精神病人个案工作的常规工具。因此,MMPI所选用内容范围很广,包括健康、身心症状、神经病学的障碍、运动障碍、性、宗教、政治、社会态度、教育、职业、家庭、婚姻问题、许多常见的神经症或精神病行为表现,如强迫观念的行为、妄想、幻觉、牵连观念、恐怖症等。原量表将各项目按主观分类成各分量表,在以后的修订中则用因素分析归类。
(二)编制策略
编制本量表的策略,主要是经验性原则。所谓经验性。是用已知病理人格诊断的人和属正常人格范围内的人相比较,找出它们之间的人格特点。当时的正常对照组为724名明尼苏达州大学医院的工作人员,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均符合该州人口结构情况。有病理人格的人共8组,计800余例。8组如下:①对自己的躯体健康过于关心的人;②有抑郁情绪的人;③有转换症状的人;④因违法而法院要求作精神鉴定的人;⑤有突出牵连观念、妄想和夸大人;⑥有强迫观念、强迫行为、不正常的恐怖和罪恶感的人;⑦有情绪淡漠、思想怪诞、妄想和幻觉、孤独症的人;⑧活动过多、情绪兴奋、观念飘忽的人。根据这些人的症状制定一些项目。异常的个性表现,也可以或多或少地见于正常人中,通过筛选,保留有鉴别作用的项目。
(三)分量表
将保留项目组成一些分量表。8个组的分量表名称:①疑病人格量表(Hs);②抑郁人格量表(D);③癔症人格表(Hy);④病态人格量表(Pd);⑤偏执性人格量表(Pa);⑥神经衰弱人格量表(Pt);⑦精神分裂性人格量表(Sc);⑧躁狂性人格表(Ma)。⑨又加上Wisconsin大学学生用的内外向人格调查表,简称社会内向表(Si);⑩再加男性化/女性化量表(MF),以调查同性恋倾向者。以上10个量表被称为临床量表。另有三个效度量表和一组不能回答的问题(?)。由于受试者没有项目中的经验或不理解题意,不能选择“是”或“否”来回答,即作一“?”符号,有10个以上的“?”答案时,则要求受试者重新审查答卷后补答。三个效度量表:①掩饰分(liescore,L),回答不真实,掩饰或夸大自己的情况,都会降低评定的有效性。共15题,凡答“否”的得分,原认为其T分达70分以上表示该测量有效性不高。但后来的研究发现,L量表也表示人格特征。如高L反映有防御、天真、道德僵化。外国的经验,从小城市来的,农村来的,有虔诚的宗教信仰的人倾向L高分;精神病人在康复后L分倾向增高。在一般人中,L分高的人,倾向于难以打交道、有些俗气、穿戴和思想都比较单纯。②真实分(Validity score,F)任意回答某些测验项目,这样的回答多,也影响效度。64项意思相同但提法不同的问题(项目),如不仔细看清题意,前后回答便相矛盾,使得分增加,一般矛盾回答不能超过10%,超过此标准说明效度有问题。③校正分(Correction score,k),有人回答问题时有系统性倾向,即故意好或故意装坏。有些量表特别容易受这些偏向的影响,因此需要加以校正。使用上是通过加K分来校正的。现在在这些原始量表基础上已发展了300个左右的新量表,其中大多数都是在原量表中未包括的内容作出单独研究。有些量表是研究正常人的人格特质;有些是继续应用原来标准化的测验记录,将正常与原来的临床量表作比较。例如新量表中有自我力量(ego strength,ES),独立性(Dy)、统治(Do)、偏见(Pr)和社会状态(St),还有一些是特殊目的量表。
(四)实施方法
原量表的荐目数不一,全量表共566项。有简式,项目压缩为2/3以内。通常用个别测验,也有团体的变式法。通常都是贫苦上目手册和回答纸,根据项目手册在回答纸上逐条回答。也有将项目分印于卡片,在回答时将应答:是“的放一边,应答“否”的放一边。还有用微电脑进行人机对话,在显示项目后选择按一个代表“是”或“否”的电键,结果可自动分析。
常模采用T分。结果分析后按分量表作出人格剖析图。一般来说,凡T分在70分以上的量表就有意义。因为各量表之间的项目有许多重叠,所以一个人的结果剖析图可能出现多个高峰。据研究,不同病理性人格有不同的特征性剖析图型式,提供了有助于确定诊断的信息。
(五)MMPI的测量学分析
研究者们用心理计量学标准来分析MMPI时提出,各量表之间缺乏独立性。为它们之间有许多相同的项目,即一个项目不只属于一个量表;分量表中的正负回答数目不相等,这不符合心理计量学的是非编制原则;项目过多影响回答后来问题的真实性。关于信度研究,手册上报告重测相关系数从0.50到0.90。另有研究报告,在一组正常人和一组精神病人中,重测相关和分度相关的信度均不高。分度相关低是有理由的,因为同一量表中包括了异质项目。从样本方面来看,代表性不佳,特别民族限制,教育程度偏高。尽管有这些缺点,但在实际应用上还是有价值的,以致使用范围之广,居各量表之首。
二、加州心理调查表(Californiapsychologicalinventory,CPI)由H.G.Gough(1957)编制,经过多次修订(1964-1975),属自陈量表,个别进行。主要用于正常人(13岁以上)的人格调查。
(一)CPI的目的和结构
编制的目的有二:其一,预测人们在一定情境下会如何说如何作;其二,确定对人们作观察时的描述方法,使人们对自己了解得好些。
Gough 在学生时从事过MMPI的工作。他决定编制一个用于正常人的人格调查表。参照MMPI的方式,全量表分18个分量表,属四个范畴,计
■[此处缺少一些内容]■
灰蛩?,传统观念的内化,有时称超我强度,Cm和So负荷高;因素5,女人气,Fe高分。
适用性:根据一个在美国和加拿大的调查(问:你认为最常用的五个客观人格评定量表是哪几个)结果,CPI属五个常用量表,名列第二(MMPI第一),可见该量表在两国的地位。
研究者们在用作预测成功上有作用的为以下几个方面:法律、护理、医学(A型性格),酒瘾、药瘾等。
已有译本或修订本的国家和地区有日本、以色列、意大利、法国、波兰、南斯拉夫、德国、希腊以及中国台湾省等。
虽然如此,研究者们也指出CPI有如下的缺点:①用的是逻辑分类法,而未用因素分析,所以各分量表的独立性差,即彼此之间有许多共同负荷因素;②选用项目缺乏理论基础(全量表也缺乏理论基础),每一量表中的项目是否能说明该量表的目的(量表名称)也难证实。虽然注意了条目的通俗概念,但人们对通俗要领未必有共同理解;③测量学的缺点与MMPI同。
三、艾森克人格调查表(EPI)和问卷(EPQ)英国H.J.Eysenck于1952年编制了Maudstey医学问卷,计个40项目,主要调查神经质(neuroticism),后来称N量表,以后(1959年)发展成Maudstey人格调查表(MPI),增加了E量表,即调查外向(extrovistion)和内向(introvision);1964年在N和E量表上加了一个效度量表,即L(lie,虚假或掩饰)量表,成为艾森克人格(或个性)调查表(EPI),1975再加入P(psychoticisim,精神质)量表,改称艾森克人格(或个性)问卷(EPQ)。EPI由N.E和L组成,分英国版和美国版两种。英国版为成人用,分A、B两式,常模是各年龄组的均数和标准差。美国版适用9~16岁以及成人,也分A、B两式。EPQ系H.J.Eysenck及其夫人SybilB.G.Eysenck在EPI基础上发展而来,由P.N.E和L组成,分儿童(7~15岁)和成人(16岁以上)两套,也有英国和美国两个版本。我国根据英国版作了修订,由龚耀先主持,全国28个单位协作制定儿童和成人两套全国常模。陈仲庚建立了成人的北京常模。
(一)艾森克人格量表的理论基础
艾森克认为人格是多维结构,首先提出N维,即情绪稳定和不稳定,最不稳定的为神经质。再提出E维,即外向和内向。他申明他借用C.G.Jung,内外向这一词,但概念与之不同。Jung的内外向是指力必多(liBido)表现方式,艾森克却联系到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和抑制的强度。P维是晚近发展的,不如N和E量表成熟,他认为正常人中或多或少也有些不正常的个性,在不很严重时并非病理人格。但当神经和精神质在不利因素影响下可发展成病理的,有时神经质可发展为神经症,精神质可以发展成精神病或病理人格。L量表不完全是测验受试者“掩饰”倾向(即不真实的回答),同时还测验某些其他人格特点,如在MMPI时所论及的一样。
N及E都是双向维度,如情绪可从极度稳定移行至极度不稳。同时各维度是交叉的,例如,内向(或外向)的人同时也可能属于情绪稳定(或不稳定),还可能有或没有明显的神经质。这样一来,人们的个性便组合成许许多多的类型了。例如,以E维为X轴,N为Y轴,交叉成十字,艾森克在这十个字的外围作一圈,在圆周上的移行点有许多,可代表许多人格类型。同时他认为,这个交叉的十字的外围作一圈,在圆周上的移行点有许多,可代表许多人格类型。同时他认为,这个交叉的十字所分成的四个相,为外向-情绪不稳、外向-情绪稳定、内向-情绪稳定、内向-情绪不稳,分别相当于古代的四个气质类型,即胆汗质、多血质、粘液质和抑郁质。
(二)艾森克人格问卷(EPQ)
国内的这个问卷译名为“艾森克个性问卷”,认为个性与人格是同义语。
英国版的EPQ是儿童本,共97项。其中P:17;E:24;N:20;L:20,16项不计分。成人本共101项,其中P:25;E:21;N:23;L:21,11项不记分。我国修订的全国常模本,筛选出儿童和成人本各88项,均记分。其中P、E、N、L在两本中分别为18、25、23、22;23、21、24、20。四个量表的各项目混合排列。受评人对每一项目选择回答“是”或“否”。按记分键计算出各量表的粗分。原本取各年龄组的粗分均数和标准差为常模,以判断受评者在各量表的位置,如内向或外向、情绪稳定或不稳定等。我国全国常修订本则以各年龄组的T分为常模(均数为50,标准差为10)。由于两极量表有过渡型,经设T38.5~T43.3及T56.7~T61.5这两个范围的各12.5%的人数,称倾向内向(或外向)或倾向稳定(或不稳定)。经每一维度便划分出五个类型,如内向(12.5%),倾向内向(12.5%),中间(50.0%);倾向外向(12.5%)以及外向(12.5%)等五型。N维度类推。P维度及L量表似非双向量表,以计分高于平均数的程度来判断。如P维在T61.5以上的表示神经质非常明显,在T56.7~T61.5这范围的为倾向神经质,在T56.7以下的属正常范围。L量表原来是用来表示评定结果的有效或无效,照例T70以上者评定无效。前面提过,此量表的意义不全如此,所以应参考其他含义作解释。
我国的全国常模取样是1981~1982年在六大区域13个省市共测验了正常人2,517名、儿童3,901名。儿童全部系学生、成人包括各种教育程度和职业,并注意了居住域市和农村以及性别的比例。为了使样本的代表性好,两套(儿童和成人)标准化样本均年龄组人数一致,男女人数各半,其他如居住、教育程度的分配均较一致。每套各取1,000人。在两套量表的各分量表的相关研究中发现,L与P、N呈非常显著的负相关;P与N呈非常显著的正相关。对87名小学生(相隔2月以上)和49名中学生(相隔一学期)作重测相关研究结果发现:前者的P、E、N及L各量表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5819~0.6694,后者为0.6168~0.6453。重测虽然很长,但相关系数仍较高。修订量表与原量表的结果比较,以及中国受试者的结果与英国和希腊的进行比较,在年龄和性别有个别维度的关系方面均比较一致,但也表现了国度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