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便易行的中医情志生克法
中国中医药报
□周旭文 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情志生克法源于五行学说
中医情志生克法源于五行生克学说,简便易行,可用于预防和治疗某些情志病,有时会产生意想不到的疗效。
《尚书·洪范》中说:“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五行相生的规律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五行相克的规律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中医将人体的各种组织和功能,归结为以五脏为中心的五个生理病理系统,将人体的各种情志和表象,归结为以五志(喜、怒、悲、思、恐)为特征的五种情志变化,并分别配对五行中的五种物质。早在《内经·阴阳应象大论》中就有:“天有四时五行,以生长收藏,以生寒暑燥湿风。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忧思恐。故喜怒伤气,寒暑伤形。”
五行、五脏、五志之间有着密切的相生相克制约关系,相克的规律是:肝木→脾土→肾水→心火→肺金→肝木,那么五志相克的规律就是:怒→思→恐→喜→悲→怒。
一旦五志中的某一种情志变化超过了人的承受能力,其相对应的五脏会发生一些功能紊乱和病变反映,所以就有“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之说。例如,“木”对应的情志是“怒”,对应的脏腑是肝与胆。正常情况下,肝木克(制约)脾土,肝的疏泄、藏血功能有助于脾的运化水谷精微、生血功能。反之,“怒”最易损伤肝(胆),并直接影响其“子”,肯定就不能“克土”,减弱了掌控脾胃消化功能的能力。肝气横逆还会乘脾犯胃,出现肝脾不调、肝胃不和的症状,正所谓“木旺乘土”、“知肝传脾”。肝病日久影响其“母”,可导致肾亏,出现腰膝酸软、耳鸣健忘、眩晕等症状,称之“水不涵木”、“子病及母”。五行都可依此类推。
情志生克法,是用一种情志去纠正相应所胜的另一种情志的治疗方法。例如,“喜胜悲”即火克金,是以高兴的事来战胜悲伤;“悲胜怒”即金克木,是用悲伤来战胜大怒;“怒胜思”即木克土,是用激怒的方法来打通思虑纠结;“思胜恐”即土克水,用诱导思考能够克制恐慌;“恐胜喜”即水克火,是用恐吓的方法控制过喜过散的心。
情志生克法简便易行
我们举两个例子,来说明“怒胜思”的方法可以化解思虑太过、情结不开,帮助维持原本“木克土”的制约平衡。
《华佗传》里记载有一个用“怒胜思”方法治病的病例:有个郡守向华佗求治,华佗通过望、闻、问、切后便心中有数了:病因是思虑过度伤及脾胃,日久导致了胃中气滞血瘀。华佗收下了许多礼物就走了,不但不给开药,还写信责骂病人,真把郡守激怒了,怒不可遏,口吐血,结果怒可胜思,反而他胃中的淤血去除了,气顺后也就不再多思多想了,病竟然痊愈了。
在电视剧《亮剑》中,我军优秀的作战指挥员李云龙特行独立擅自出战后受到处分,他赌气不服,思绪纷乱,情绪低落,不思饮食,像是生了一场大病。政委就用激将法怒斥李云龙,使他怒不可遏,出口大骂,解气后他冷静了下来,幡然醒悟承认自己文化水平低,组织纪律性不强,自嘲只会冲冲杀杀,并请政委多提醒帮助,转而如释重负,又大口地吃饭喝酒了。
上述两例,都巧妙地借“怒则气上”之势来治疗“思则气结”的病变。这种情志生克法,随时随地可以灵活运用,也是最经济实用的疗法。
情志生克法勿生搬硬套
虽然通过五行学说可以了解情志损伤与脏腑的对应影响、五志之间的生克制约关联,但是,决不能机械地就认为大怒只会伤肝、思虑只是伤脾,也不能刻板地以为制造悲伤一定能战胜大怒、诱其发怒肯定会克胜思虑过耗等等诸如此类。
虽然情志生克法简便易行,但调治效果不佳时,则应及时去医院的心身医学科、心理科求医问药。这是因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情志活动是复杂多变的,个体心理特质有差异,承受压力的程度不一样,生活背景和工作环境各不相同,伴随基础疾病的患者就更需要考虑综合治疗。临床上还是应该因人而异,辨证施治,辅助心理治疗,才能提高和巩固疗效。
[ 医案心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