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八、痔漏
清代:朱丹溪
【因证】
因虫就燥也。乃木乘火势而侮燥金,归于大肠为病,皆风、热、燥、湿为之也。
盖肠风、痔漏总辞也,分之则异。若破者则谓之漏。大便秘涩,必作大痛。此由风热乘食饱不通,气逼大肠而作也。受病者,燥气也;为病者,胃湿也。胃刑大肠则化燥,化以乘燥热之实,胜风附热而来,是风、燥、湿、热四气而合。故大肠头成块,湿也;大痛者,风也;结燥者,主病兼受火邪也;不通者,热也。
【治】
以苦寒泻火,辛温和血润燥、疏风止痛。
秘方 凉血为主。
四君子 四物 黄芩(凉大肠)枳壳(宽大肠) 槐角(凉血生血) 升麻
秦艽白术丸 秦艽(去芦) 皂角(各一两,去皮,烧存性) 白术(五钱) 当归(半两,酒洗) 桃仁(一两,去皮尖) 地榆(三钱,破血) 枳壳(麸炒,泄胃) 泽泻(各半两,渗湿) 大黄(四钱)
面糊丸,米汤下百丸。空心服,以膳压之。气滞,加槟榔、木香;湿热胜,加柏。
一云,凡痔漏,苍术、防风为君;甘草、白芍为佐。
苍术泽泻丸 苍术(四两) 枳子 泽泻(各二两) 地榆 皂角
饭丸。
淋洗用 天仙子 荆芥穗 川椒 蔓荆子
煎洗秘方 五味子 朴硝 莲房 桑寄枝 先熏后洗。
敷肿 木鳖子 五味子
为末,调敷。
肠风塞药 炉甘石( ) 牡蛎粉
痔漏方 好腊茶 脑子
同研津调,纸花粘贴。除根用后方。
又方 白矾(枯二钱,生二钱) 乳香(三钱)
真香油同研为膏,纸花贴。如便秘,枳实,当归汤下三黄丸。
皂角散 治痔漏脱肛。
黄牛角 (一个,切) 蛇蜕(一条) 皂角(小,五个) 穿山甲
上并切,入瓷瓶,泥固济,候干。先以火烧烟出,方以大火 红,出冷,研细,胡桃酒下。临卧引出虫,五更却以酒下二钱。
脉痔方 血自肛门边另作窍。
乌头(炮,去皮尖) 黄连(各一两)
又方亦妙 槐花 荆芥 石菖蒲(各一两)
酒痔连丸 黄连一味,酒浸、酒煮,酒丸,饮下。
腐痔核即为水 硼砂( ) 轻粉 炉甘石( )
上以朴硝淬洗辰砂,或加信 ,敷外四围,点核上。
贴痔 麝香、樟脑、朱砂,研,入山田螺内,待成水,抹头,不拘遍数,以干为度。
治酒痔下血不止 干丝瓜一枚,连皮子烧,存性,为末,酒下二钱。
痔血不止 检漆根灰,空心下。
木槿散 治痔专封口,能干。木槿花八九月采,阴干。用叶杵敷亦可。
又方 当归(一两) 黄连(二两) 乌龟(一个)
酒煮干,日干为末,蜜丸皂子大。
治脱肛方 理省藤 桑白皮 白矾
煎洗自收。因治玉茎挺长,亦湿热,小柴胡加黄连。有块加青皮;外用热丝瓜汁调五味子敷。
朱丹溪
其书按四时气候,详列诸病。先脉,次因,次证,次治,颇有条理,而分属处未免牵强。如霍乱、泄泻属夏三月,伤寒属冬三月,已为拘滞。至於以颠狂、惊痫、痔漏、脱肛分属冬、夏,益为无说矣。春三月之证,分别真阴、元阴、真阳、元阳,其意主先后天立说,亦牵合不能了了。案元朱震亨有《脉因证治》一书,国朝喻昌尝惜其不行,说见所撰《寓意草》。是书卷首无序,后有嘉禾石氏一跋,称岐黄家久奉为枕秘,因讹脱甚多,借得藏书家善本校录,似即震亨之书。然所载各方如左归丸、右归丸之类,皆出自张介宾《景岳全书》,而亦以古方目之。知其断非震亨所著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