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带下
清代:朱丹溪
【脉因】
湿热结于肺,津液涌溢,入小肠为赤,入大肠为白。然任脉自胞上过,带脉贯于脐上,冲、任、督三脉同起而异行,一源而三歧,皆络带脉,统于篡户。因余经往来,遗热于带脉之间。热者,血也。血积多日不流,从金之化,即为白淫。治法同湿证,以十枣、禹功降火流湿之剂良矣。
因痰积下流,渗入膀胱,肥人多有之。二陈汤,加升提为主。
【证治】
三阳其气俱欲竭,血海将枯,滑物下流。其有一切虚寒之证,脉洪大而涩,按之全无,宜以温养之。
李先生之酒煮当归丸,治此证。血虚多加四物;气虚多加参、术;滑甚者,以龙骨、赤石脂涩之。
外有虫唇疮,亦淋露白汁。
小胸丸 治湿热带下,下之;苦楝丸调之。
苦楝(酒浸) 茴香(炒) 当归(等分)
酒糊丸,梧子大,酒下。腰腿痛,加四物四两、羌活、防风各一两。虚加参、 、甘草,或加白芍。
酒煮当归丸 治一切虚证。上中下元气俱竭,哕呕不止,胃虚之极,脉洪大无力,按之空虚或不鼓,皆中寒之证。
当归(一两) 茴香(半两) 黑附(炮) 良姜(各七钱)
上四味锉细,以酒一升半,煮至酒尽,焙干炒黄。
盐 丁香 苦楝(生) 甘草(炙,各半两) 全蝎(三钱) 柴胡(二钱) 升麻(一钱) 木香(一钱) 玄胡(四钱)
上九味,同前酒煮四味,俱末,酒煮面糊丸,空心淡醋汤送下。
固真丸 治脐腹冷痛,目中溜火,此皆寒湿乘其胞内,汁轻伏火。
白石脂(一钱,以火烧赤,水飞,研细末) 白龙骨(一钱,二味以枯以湿) 干姜(炮,四钱,泻寒水) 黄柏(半钱,因用引导) 柴胡(《本经》使一钱) 当归(一钱,和血脉)白芍(半钱,导之) 人参 黄 (虚甚加之)
上白石、龙骨水飞研细外,余同极细,水煮面丸鸡头大,日干,空心汤下,以膳压之。
忌生冷、油腻、湿面。血海将枯,加白葵花(七朵)、郁李仁(润燥而滋津液);不思饮食,加五味子。
《衍义》方 治白脓带下,此肠胃有脓也。去尽脓自安。
红葵根 白芷 赤芍药 白矾
蜡丸,米饮下。
又方 治白带、白浊,以黄荆子炒焦为末,酒下。
张用瓜蒂散吐寒痰升气;导水丸下湿热;甘露散调之,利湿热。
燥湿痰方 治肥人。
海石 半夏 南星(治痰) 黄柏(治湿痰) 苍术(燥湿痰) 川芎(升之) 椿皮 香附(调气) 牛膝(风痛加之)
刮热方 治瘦人。
黄柏(相火) 滑石 椿皮 川芎 黄连(性躁)
滑者,加龙骨,加石脂;滞者,加葵花;血虚,加四物。甚用吐下。吐用二陈加苍术;下用白术;调治,神 丸。
朱丹溪
其书按四时气候,详列诸病。先脉,次因,次证,次治,颇有条理,而分属处未免牵强。如霍乱、泄泻属夏三月,伤寒属冬三月,已为拘滞。至於以颠狂、惊痫、痔漏、脱肛分属冬、夏,益为无说矣。春三月之证,分别真阴、元阴、真阳、元阳,其意主先后天立说,亦牵合不能了了。案元朱震亨有《脉因证治》一书,国朝喻昌尝惜其不行,说见所撰《寓意草》。是书卷首无序,后有嘉禾石氏一跋,称岐黄家久奉为枕秘,因讹脱甚多,借得藏书家善本校录,似即震亨之书。然所载各方如左归丸、右归丸之类,皆出自张介宾《景岳全书》,而亦以古方目之。知其断非震亨所著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