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虑致遗论
清代:莫枚士
心藏神,脾藏智与意,肾藏精与志。人之思虑,智意主之;智意之运用,神主之。故或曰思虑伤心,或曰思虑伤脾者,举一言之也。究之,思虑之始构也,则因心以令脾,及思虑之既竭也,则因脾以累心,是伤脾重于伤心矣。大抵五志所伤,每以过极而气并。思虑之过,气并于脾,故经曰思则气结。并,乃结也。五行土克水,水主冬,为闭藏。脾实则有火,火性发泄,以过极之实,乘受克之虚,以发泄之性,变闭藏之常,而复以脾病累心之故,处以无主之神,于是乎恍惚离散,而精以泄。经云有余则梦予。脾以气并,而见为有余,故梦以精予人也。论是症者,自当以脾火上蒙心神,下克肾水为正。或概执诸热属心之说以相列,见其与五行生克之理不合,遂据《易》水火既济、未济二卦、证成心肾不交之论。岂知《易》象止取贞悔为义,并非实事,若移此以论病,则大蓄天在山中,大壮雷行天上,亦将信为事之所有,而以肺入脾中,心行肺上者,拟其病象何如乎?夫立论当取其推而皆准者。
莫枚士
莫枚士,清代文字学家、医学家。名文泉,号苕川迂叟。浙江归安(今吴兴)人。少治训诂之学,举于乡。咸丰末年(1861年)避乱海上,见时疫盛行,始志于医学。论医常取儒学之法,本小学以读医经。尝辑众说,考文析义,先后校注而成《伤寒论》、《金匮方论》及《金匮论略》。又集众症,释名状,立义例,作《证原》及《脉法》。认为治病在于处方,处方在于遣药,遂相继撰著《经方释例》四卷(1884年)及《神农本草经校注》三卷(1900年),阐发己见。同治十年(1871年)集所存医论一百五十余篇,厘为四卷,名《研经言》,曾得陆懋修校正并序。其书重在释经辨误,多发前人之未发。所著《研经言》颇得医林赞许;《经方释例》尤多创见。
猜您喜欢
推荐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