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无纯虚论
清代:莫枚士
以人之虚,因天之虚,为贼邪病,自春分至秋分之寒,自秋分至春分之热是也;以人之虚,因天之实,为正邪病,自春分至秋分之热,自秋分至春分之寒是也。总言之,则寒、热二者以应二气;析言之,则寒、热、凉、温四者以应四时,而皆生于风。故《内经》曰∶“风者百病之长也”。风之温者必挟湿,其凉者但为风,与寒热分主四时,《灵》九宫所谓春湿、夏热、秋风、冬寒是也。然湿与寒热,惟当其旺时则有之,而风乃四时皆有,故风之病患独多。人以劳役解脱、喜怒阴阳、饮食醉饱、人鬼惊恐、跌打堕压、虫兽咬伤而致虚,有一于此,则风即凑之;其在湿与寒热之令,及有贼邪时者,亦各凑之。故曰∶“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第既凑之后,反见为实。其为状也,有相半者,有相过者,无纯虚也。惟大病被汗、吐、下后,邪去而气血不能遽复,及妇人新产后而液去,而形气不足以充,则纯虚。然一在病后,一则非病,不可以治病之法治之。夫病无纯虚,则方无蛮补,无足怪者。或难之曰∶老年聋盲,非纯虚乎?答曰∶此亦风也。老年血气当衰,药不能托,且托之而后者乘虚续至,故永不愈耳!其不愈者在虚,其为病者仍属风。
莫枚士
莫枚士,清代文字学家、医学家。名文泉,号苕川迂叟。浙江归安(今吴兴)人。少治训诂之学,举于乡。咸丰末年(1861年)避乱海上,见时疫盛行,始志于医学。论医常取儒学之法,本小学以读医经。尝辑众说,考文析义,先后校注而成《伤寒论》、《金匮方论》及《金匮论略》。又集众症,释名状,立义例,作《证原》及《脉法》。认为治病在于处方,处方在于遣药,遂相继撰著《经方释例》四卷(1884年)及《神农本草经校注》三卷(1900年),阐发己见。同治十年(1871年)集所存医论一百五十余篇,厘为四卷,名《研经言》,曾得陆懋修校正并序。其书重在释经辨误,多发前人之未发。所著《研经言》颇得医林赞许;《经方释例》尤多创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