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
清代:何梦瑶
恐者,心有所怯也,盖心气虚使然。而属之肾者,恐则气下,故属肾也。经曰精气并于肾(气本观上,今因虚而下,与精血并居肾部。)则恐是也。又属之肝胆者,以肝胆之气旺则上升,虚则下降,今恐而气下,是肝胆之气不足也。故勇者谓之胆壮,怯者谓之胆小。张子和曰∶惊者不自知,因外有所触而卒动;恐者自知,不能独坐安卧,必须人为伴侣。惊由血虚,恐因气怯,此大概也。恐亦有由血虚者,热伤肾阴,水涸血虚,复为火所扰。则志昏惑而不定。(肾藏志,志者心之定向也。肾属水,水清故鉴物分明,明则不惑,慧生定也。火扰之则浊,浊则昏暗,又火为荧惑,故昏惑也。)不定则不静故恐,恐亦心之动也。故孟子言不动心,以无惧为训。惊恐常相因,恐则惊矣,惊则恐矣。惊则安其神,恐则定其志。心之神下交,则肾有所主而志定,即坎中之一阳也。肾之精上奉,则心有所滋而神安,即离中之一阴也。丹溪治周本心病恐,如人将捕之,夜卧不安,口干,饮食不知味,以参、术、当归为君,陈皮为佐,盐炒黄柏、炙玄参各少许,煎服,月余而安。经云恐伤肾,(恐则精却而走失,盖肾精方欲化气而上,因恐则退却而下,则精伤矣。
精伤则肾气亦虚,而阴痿、骨酸等证皆作矣。)故用柏、玄引之入肾以补之。人参散、茯神散、补胆防风汤,皆治胆虚。
何梦瑶
何梦瑶(1692~1764年),字报之,号西池,广东南海人,清代名医。初习儒,雍正八年(1730年)中进士,先后任义宁、阳朔、岑溪、思恩等县县令及辽阳州官。梦瑶幼时多病,故留心医药,并精于医。官思恩时,瘟疫流行,梦瑶广施方药,存活甚众。乾隆十五年(1750年),梦瑶辞官返回广东,先后在广州粤秀书院、越华书院主持院务,暇余继续钻研医学。其所著《医碥》一书,不但对五脏生克学说、阴阳水火理论、八纲辨证要点、治则治法等基本理论有独到的见解,而且在内科杂病的论述中力陈滥用温补之弊,对张仲景、刘河间、李东垣、朱丹溪诸家之医理叙述详明,并掺以个人见解。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由于久居两广,何氏对岭南多种温热病的证治匠心独运,诚为可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