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痛
明代:王肯堂
面痛皆属火。盖诸阳之会,皆在于面,而火阳类也。心者生之本,神之变,其华在面,而心君火也。暴痛多实,久痛多虚。高者抑之,郁者开之。血热者凉血,气虚者补气。不可专以苦寒泻火为事。
许学士医检正患鼻 间痛,或麻痹不仁,如是数年,忽一日连口唇颊车发际皆痛,不开口言语,饮食皆妨。在 与颊上常如糊,手触之则痛,此足阳明经络受风毒,传入经络,血凝滞而不行,故有此证。或以排风、小续命、透体丹之类与之,皆不效。制犀角升麻汤赠之,数日愈。夫足阳明胃也。经云∶肠胃为市。又云∶阳明多血多气,胃之中腥膻五味无所不纳,如市厘无所不有也。以其腐熟饮食之毒聚于胃,此方以犀角为主,解饮食之毒也。
阳明经脉环唇挟舌,起于鼻,合 中,循颊车,上耳前,过客主人,循发际至头颅,今所患皆一经络也。故以升麻佐之。余药皆涤除风热。升麻、黄芩专入胃经。老母年七十余,累岁患颊车痛,每多言伤气、不寐伤神则大发,发之剧则上连头,下至喉内及牙龈,皆如针刺火灼,不可手触。乃至口不得开,言语饮食并废,自觉火光如闪电,寻常涎唾稠粘,如丝不断,每劳与饿则甚,得卧与食则稍安,知其虚也。始以清胃散、犀角升麻汤、人参白虎汤、羌活胜湿汤加黄芩、甘、桔皆不效,后改用参、、白术、芎、归、升、柴、甘、桔之类,稍佐以芩、栀、连翘、黍粘,空腹进之,而食远则服加减甘露饮,始渐安。第老人性躁不耐闲,劳与多言时有之,不能除去病根,然发亦稀少,即发亦不如往岁之剧矣。从子 因丧子郁结,复多饵鹿角胶诸种子药,或于食后临卧辄进之,以至积成胃热,遂患面痛如老母证。服清胃散、甘露饮,大加石膏过当,而见虚证。又服参、耆等补药过当,而复见火证。门人施生以越鞠加山栀、连翘、贝母、橘红之属,开其郁结,而始向安。诸方书无面痛门,今补之。且具载上三条,以见用药不可执一耳,非三条之足以尽是病也。
王肯堂
王肯堂(1549-1613)金坛(今江苏金坛)人,字宇泰,别号损庵,祖父王皋,父王樵,均进士。王皋任过知府,迁山东按察副使,王樵官至刑部侍郎,右都御使。1579年,王肯堂乡试中举;1589年,中进士,同年选为翰林检讨,备员史馆4年。1592年授检讨,因上书抗御倭寇事,被诬以“浮躁”降职,引疾归,1606年,又补为南京行人司副;1612年,转任福建参政。 他广泛收集历代医药文献,结合临床经验,以10年时间编著成《六科证治准绳》。这是一部集明以前医学大成的名著,书中对各种疾病的症候和治法叙述“博而不杂,详而又要”,为历来医家所推崇。还辑有《古今医统正脉全书》44种,著有《针灸准绳》、《医学正宗》、《念西笔尘》等,为祖国医药保存了许多有价值的资料。 王氏著有《证治准绳》44卷,《医论》4卷,《医辨》4卷,《胤产全书》1卷,《医镜》,辑有《古代医统正脉全书》,含书44种,由吴勉学校刊,王氏所著《郁冈斋至麈》(1602),为读书见闻扎记,有十之三、四为医学内容,并记述有他与利玛窦的交往,此外,还撰有《〈尚书〉要旨》、《〈论语〉义府》、《律例笺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