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之名义
明代:李中梓
《内经》曰∶“人受气于谷。谷入于胃,以传于肺;五脏六腑,皆以受气;清者为营,浊者为卫;营行脉中,卫行脉外。”(此明胃气为脉道之根,脏腑之本,气血之所由出也。凡人之生,皆受气于谷,万物资生之本也。凡谷之入,必先至于胃,万物归土之义也。坤土不敢自专,精微上输于肺,盖地道卑而上行也。肺为干金,所受精微,下溉脏腑,盖天道下济而光明也。金土互输,地天交泰,清而上升者为营血,阴生于阳也;浊而下降者为卫气,阳根于阴也。营血为阴,故行脉中;卫气为阳,故行脉外也。)
【按】审病察脉,以决死生,非指下了然,将安所凭借乎!深慨世医不知脉为何物。若以为气乎,而气为卫,卫行脉外,则知非气矣。若以为血乎,而血为营,营行脉中,则知非血矣。若以为经隧乎,而经隧实繁,则知非经隧矣。然则脉果何物耶?余尝于此深思,久而始悟其微。古之脉字,从血从HT ,谓气血流行,各有分派而寻经络也。今之脉字,从肉从永,谓胃主肌肉,气血资生而永其天年也。夫人之生,惟是精与神而已。精气即血气,而神则难见也。人非是神,无以主宰血气,保合太和,流行三焦,灌溉百骸,故脉非他,即神之别名也。神超乎气血之先,为气血之根蒂,善乎华元化曰∶“脉者,气血之先也”,气血之先,非神而何!然神根据于气,气根据于血,血资于谷,谷本于胃,所以古之论脉者云∶“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东垣亦曰∶“脉贵有神,正指胃气言也。”是知谷气充则血旺,血旺则气强,气强则神昌,神之昌与否,皆以脉为征兆。故脉也者,实气血之先也。先也者,主宰乎气血之神也。脉即神之别名,此千古未剖之疑义也,特表而出之。
李中梓
李中梓(1588~1655年),字士材,号念莪,又号尽凡,汉族,上海浦东惠南镇人。他父亲是万历十七年(1589年)进士,故中梓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幼年时擅长文学、兵法,因屡试不第,加之体弱多病,乃弃仕途而学医。他悉心钻研医学名家的著作,深得其中精要,对中草药物的药性进行反复研究,并用于临床实践,在实践中创立了自己的医学理论,成为一代名医。曾祖李府,字一乐,为抗击倭寇而捐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