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口独以为五脏主
明代:李中梓
黄帝问曰∶“气口何以独为五脏主?”岐伯曰∶“胃者,水谷之海,六腑之大源也。五味入口,藏于胃,以养五脏气。气口,太阴也。是以五脏六腑之气味,皆出于胃,变见于气口。”(气口者,六部之总称,非专指右关之前也。【按】《素问·经脉别论》云∶“食气入胃,经气归于肺。肺朝百脉,气归于权衡。权衡以平,气口成寸,以决死生。”由是知气口即寸口也。曰变见者,饮食所变之精微,皆显见于手太阴之气口,而阴阳盛衰之象,莫不从此见矣。吴草庐曰∶“两手寸部俱名为气口,不仅言右寸肺脉为气口者也。”)
《难经》曰∶“‘十二经皆有动脉,独取寸口何谓也?’扁鹊曰∶‘寸口者,脉之大会,手太阴之动脉也。’”(肺为五脏六腑之华盖,位处至高,受百脉之朝会,布一身之阴阳,故经曰,“脏真高于肺,以行营卫阴阳”者是也。是以十二经皆有动脉,独取肺家一经之动脉,可以见五脏六腑强弱吉凶之征兆也。)
李中梓
李中梓(1588~1655年),字士材,号念莪,又号尽凡,汉族,上海浦东惠南镇人。他父亲是万历十七年(1589年)进士,故中梓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幼年时擅长文学、兵法,因屡试不第,加之体弱多病,乃弃仕途而学医。他悉心钻研医学名家的著作,深得其中精要,对中草药物的药性进行反复研究,并用于临床实践,在实践中创立了自己的医学理论,成为一代名医。曾祖李府,字一乐,为抗击倭寇而捐躯。
猜您喜欢
推荐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