尸病诸候(凡十二论)
隋代:巢元方
一、诸尸候
人身内自有三尸诸虫,与人俱生,而此虫忌恶,能与鬼灵相通,常接引外邪,为人患害。其发作之状,或沉沉默默,不的知所苦,而无处不恶,或腹痛胀急,或石 块踊起,或挛引腰脊,或精神杂错。变状多端,其病大体略同,而有小异,但以一方治之者,故名诸尸也。
二、飞尸候
飞尸者,发无由渐,忽然而至,若飞走之急疾,故谓之飞尸。其状∶心腹刺痛,气息喘急胀满,上冲心胸者是也。
三、遁尸候
遁尸者,言其停遁在人肌肉血脉之间,若卒有犯触,即发动。亦令人心腹胀满刺痛,气息喘急,傍攻两胁,上冲心胸,瘥后复发,停遁不消,故谓之遁尸也。
四、沉尸候
沉尸者,发时亦心腹绞痛,胀满喘急,冲刺心胸,攻击胁肋。虽歇之后,犹沉痼在人腑脏,令人四体无处不恶,故谓之沉尸。
五、风尸候
风尸者,在人四肢,循环经络,其状∶淫跃去来,沉沉默默,不知痛处,若冲风则发是
六、尸注候
尸注病者,则是五尸内之尸注,而挟外鬼邪之气,流注身体,令人寒热淋沥,沉沉默默,不的知所苦,而无处不恶。或腹痛胀满,喘急不得气息,上冲心胸,傍攻两胁;或块踊起;或挛引腰脊;或举身沉重,精神杂错, 觉昏谬。每节气改变,辄致大恶,积月累年,渐就顿滞,以至于死。死后复易傍人,乃至灭门。以其尸病注易傍人,故为尸注
七、伏尸候
伏尸者,谓其病隐伏在人五脏内,积年不除。未发之时,身体平调,都如无患;若发动,则心腹刺痛,胀满喘急。其汤熨针石,别有正方,补养宣导,今附于后。
《养生方导引法》云∶叩齿二七过,辄咽气二七过,如此三百通乃止。为之二十日,邪气悉去;六十日,小病愈;百日,大病除,伏尸皆去,面体光泽。
八、阴尸候
阴尸者,由体虚受于外邪,搏于阴气,阳气壅积。初着之状,起于皮肤内,卒有物,状似虾蟆,经宿与身内尸虫相搏,如杯大,动摇掣痛,不可堪忍。此多因天雨得之,过数日不
九、冷尸候
冷尸者,由是身内尸虫与外邪相接引为病。发动亦心腹胀满刺痛,气急,但因触冷即发,故谓之冷尸。
十、寒尸候
寒尸者,由身内尸虫与外邪相引接所成。发动亦令人心腹胀满刺痛。但以其至冬月感于寒气则发,故谓之寒尸。
十一、丧尸候
人有年命衰弱,至于丧死之处,而心意忽有所畏恶,其身内尸虫,性既忌恶,便更接引外邪,共为疹病。其发亦心腹刺痛,胀满气急。但逢丧处,其病则发,故谓之丧尸。
十二、尸气候
人有触值死尸,或临尸,其尸气入腹内,与尸虫相接成病。其发亦心腹刺痛,胀满气急。但闻尸气则发,故谓之尸气。
巢元方
巢元方约生活于隋唐年间,籍贯、生卒年均不详,一说为西华人。巢元方在隋大业年间(公元605—615年)医事活动频繁,任太医博士,业绩卓著。然而《隋书》无巢氏传记,仅宋代传奇小说《开河记》有一段关于巢氏的记载。说隋大业五年八月, 开凿运河总管患风逆症,隋炀帝命太医令巢元方往视得疗。虽然巢元方的生平事迹缺乏史料记载而混没于历史的尘封中,但巢元方对于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伟大贡献,却以他殚精竭虑主持编纂整理的中医病因学巨著《诸病源候论》为载,而永垂史册